家里蹲

✍ dations ◷ 2025-07-10 21:49:49 #家里蹲

家里蹲(日语:ひきこもり;英语:social withdrawal)泛指长期隐居在家等地方,不出头露面。

家里蹲在日本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绝大多数家里蹲,他们逃避社会,隐蔽于卧室之中,有时长达几年之久。 医生们正在努力避免“家里蹲”对下一代造成重要影响。日本卫生部把家里蹲定义为超过半年不接触社会、不上学、不上班,不与外人交往,生活自我封闭。

家里蹲(又叫“蛰居者”,俗称“茧居族”、“隐蔽人士”、“关门族”、“家里蹲”),指人处于狭小空间、不出社会、不上学、不上班,过着内向的生活。“隐蔽”一般是指拒绝沟通、参与社会的心理状态,日本国立精神神经医疗研究中心(日语:国立精神・神経医療研究センター)定义为“由于各种因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长期未就学或工作接触自家以外的生活空间之状态”。澳洲精神疾病患者亲朋协会的定义亦相近,指这种人明显不愿参与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际互动,躲避至个人的安逸空间。

“茧居族”一词则是由英文cocooning翻译过来,以该英文字来形容隐蔽一族是由一位美国趋势预言家Faith Popcorn(英语:Faith Popcorn)在她的1992年著作《爆米花报告》()首先提出。至于日本称为“ひきこもり”或者“引き籠もり”(罗马字:hikikomori),由“引き”(hiki)和“籠もる”(komoru)的名词化动词两部分组成,按字面解释分别为“退隐、抽离”和“隐蔽、社会退缩”,据称日本蛰居者人数有近百万。他们大多只有出现肚子饿问题才偶然出门,平常是足不出户,甚至有些严重者长达数年都如此,不过仍有少数隐蔽人士有出社会、运用互联网工作。

在高度都市化的地区,社会经常给予青少年一些压力,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失败、无用的。这些压力有很多的来源。在填鸭式教育下,加上升学主义,他们觉得家长和社会施予不少压力。有一些极端例子指出这种压力自幼儿园时期便开始产生。另一方面,因为一些青年缺乏沟通知识,不能在学校正常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即常称的学校恐惧症,导致其在未成年甚至成年时期就使得自身厌恶一切群体活动,宁愿待在家里,认为这样的行为可以避免自己与社会互动带来的麻烦。即使是勉强毕业后,他们旋即遇上就业困难,多数只能找依靠不接触人的兼职工作混口饭吃,入息不高,不敷支出;一部分则完全不尝试就业,成为家人的累赘。部分则为已在稳定职场工作一段时间后,因适应不良,辞职后转变而成。其他压力来源包括长相(如过瘦、过胖)、学业或体能表现、财富以及种族。

家里蹲的成因是人们生活在终日疲于奔命的社会中,外在环境只带来不安感及不确定感,所以大家会渴望寻找一个安全的壳或城堡来保护自己,加上当时市场推出各式的家居电器方便足不出户的生活形态。如青少年或成人之日常行为、生活模式及情绪出现有以下征兆,显现将受家里蹲问题困扰,包括:

家里蹲常常被家人认为只是家事,一些家庭抱住“家丑不外扬”的心态,对家里出了家里蹲难于启齿,学校或社会工作者亦很少介入。近年由于媒体广泛报导与关注,家里蹲的案例被视为社会病态,且与精神病扯上关联,令一些家庭拒绝救助。有很多家人都会先观望一段长时间才会去找寻心理学家的协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父母只是静待一段时间作观望,希望他们被称为隐蔽青年的子女情况会自然地有所改善,父母大多认为这是隐蔽青年的必经之路,认为等待一段时间子女就会自然重投社会。但亦会有少数旧派父母会强迫他们的子女去重投社会。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06年的调查推测,有蛰居现象出现的家庭大约有26万,在20〜49岁之间,曾经有过蛰居经历的人数的比例是1.14%。内阁府于2010年实施的15岁到39岁人群调查显示,全国蛰居族的人数是23.6万人,加上准蛰居族(为了兴趣才会外出),则有69.6万人。其中男性占66.1%。2015年内阁府再次调查人数为54.1万人。根据日本各都道府县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的蛰居族年龄在40岁以上,据推算,日本蛰居族的数量将在100万以上。

家里蹲跟“尼特族”(NEET)有相当的不同点。尼特族只是拒绝工作,平日可能游手好闲的出门,家里蹲则是一种更为封闭的状态,打从心里抗拒人群、完全从社会蒸发。

相关

  • 西厢记《西厢记》(英语: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中国无声黑白电影,导演和编剧是侯曜,主演何敏庄、林楚楚、李旦旦、葛次江、胡炽昌、理化民。改编自元朝王实甫《西厢记》。1928
  • 盐酸羟胺盐酸羟胺,化学式NH2OH·HCl。无色单斜结晶,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甘油,不溶于乙醚。吸湿性强,受潮后逐渐分解。加热至151°C以上亦分解。氯化羟胺可以还原蓝色的铜氨溶液,生成无色的
  • 卡尔·格鲁伯卡尔·格鲁伯(德语:Karl Gruber;1909年5月3日-1995年2月1日),是奥地利的政治家,曾任外交大臣、奥地利驻美国大使、奥地利驻西班牙大使、奥地利驻联邦德国大使、奥地利驻瑞士大使。
  • 伊萨赫·德·班克尔伊萨赫·德·班克尔(英语:Isaach de Bankolé,1971年12月7日-)或称艾萨克(Isaac),是一位科特迪瓦的演员。他出现在许多的电影及电视系列剧中,如《007首部曲:皇家夜总会》、《迈阿密风
  • 徐鼒徐.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
  • 加尔加诺加尔加诺(Gargano)是意大利东南部普利亚大区福贾省的一个历史和地理区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加尔加诺如同意大利深入地中海的脚后跟。加尔加诺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地
  • 圣彼得堡电车圣彼得堡电车(俄语: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трамвай,罗马化:Sankt-peterburgsky tramvay)是俄罗斯圣彼得堡主要公共交通之一。圣彼得堡电车是世界规模最大
  • 2004年飓风达尼埃尔飓风达尼埃尔(英语:Hurricane Danielle)是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期间的首场佛得角型飓风,也是该季第4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和第3场飓风。系统于2004年8月13日在大西洋东部形成,所处位置一直在中大西洋上空,于8月16日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二级飓风强度,然后因水温降低而减弱,于8月21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最终在8月24日逐渐消散。达尼埃尔自始至终没有接近陆地,所以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在转向北上时短暂对亚速尔群岛构成威胁。飓风达尼埃尔的源起可以追溯到非洲上一股强劲的东
  • 法蒂玛圣母堂-苏马雷站法蒂玛圣母堂-苏马雷站(葡萄牙语:Estação Santuário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Sumaré)是 圣保罗地铁2号线的一座车站。
  • 多伦多都会大学多伦多都会大学(英语: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前称怀雅逊大学或瑞尔森大学(英语:Ryerson University) ,是加拿大一所公立大学,校址位于加拿大最大城市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中心。前校名是以安大略省早期教育家艾格顿·怀雅逊(英语:Egerton Ryerson)而命名。 2022年更改为现名。艾格顿·怀雅逊在1852年于历史上著名的St. James Square成立安大略省的第一所教师培训设施——多伦多师范学校(Toronto Normal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