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熔凝器
✍ dations ◷ 2025-02-23 10:24:43 #熔凝器
Fusor是一种实验装置,它以电场来加热离子,直到产生适合核聚变的情况。这是一种惯性静电约束装置,主体内部呈真空状态,当中有两个带着电极的金属笼子,产生电压。带着正电的离子进入这个装置,会被电场牵引而加速、发热,并集中在中心位置。当达到适合的温度,离子在装置中心的浓度也增加,若发生相互碰撞,且燃料适当(氘)即会发生核聚变。这种实验装置,最常见的类型,是Farnsworth–Hirsch fusor。这个装置由美国发明家费罗·法恩斯沃斯(1964年)和罗泊特·赫舍(英语:Robert L. Hirsch)在1967年发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William Elmore,James L. Tuck与Ken Watson,曾经提出另一个构想,但是没有实际作出来。目前这种装置的输出功率远小于输入功率,还不能作为能源,但是可以用作实际的中子源。Fusor这个装置包含两个用金属线作成的笼子,外层的金属笼子为阳极,而内层的笼子为阴极,这两个笼子被包覆起来,装置内形成真空。当带着正电的离子进入装置,会被内层外层电极形成的电场牵引,向内部加速。随着离子的速度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增加。电场牵引著离子,使它的速度上升,温度也上升,一直加热到可能发生核聚变的状态。在装置中心位置,离子浓度会增高,若发生碰撞,可能有几个离子发生核聚变。每增加1伏特的电压,可以使离子温度增加11,604开尔文。典型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约为15 keV或是170 megakelvin。只要有15,000伏特的电压,就可以使带着正电的离子加热到这个程度。但因为这个装置的电阻会使能量产生很高的耗损,因此类似的装置,输入功率都会大于输出功率,通常无法实际产出能量。这种核聚变装置的设计概念,最早由费罗·法恩斯沃斯提出,使用惯性静电约束(IEC)的原理。费罗·法恩斯沃斯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进行设计,并取得专利。惯性静电约束这个名称也是由他选定。1949年,ITT公司并购了法恩斯沃斯实验室,核聚变计划被认为无利可图,因此遭到搁置。1962年,费罗·法恩斯沃斯提出一项专利,以线栅间的电压差,来牵引离子,使离子加速到发生核聚变。1964年至1967年间,罗泊特·赫舍(英语:Robert L. Hirsch)提出一个修改过后的设计,并开始实际建造。
相关
- 移植排斥移植排斥(英语:transplant rejection)是器官移植后的器官并不被受移植者身体接受的情况。一般来说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将移植器官视为异物,如同攻击病毒或细菌一样攻击移植器官所引
- 医疗医疗可以是指:
-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又称毒性皮炎,指的是人体皮肤因与某种物质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皮肤炎症,局限于皮肤部分区域。其原因可能是过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或外部刺激(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而后者较常
- 沙利度胺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酞咪脉啶酮、沙利窦迈、赛得(Thado),是研制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曾经作为抗妊娠呕吐反应药物在欧洲和日本广泛使用
- 乔治主义乔治主义是一种经济意识形态,由亨利·乔治提出。乔治主义的观点是每个人拥有他们所创造的东西,但是所有由自然而来的东西,尤其是土地,都属于全人类共有。乔治主义通常与对土地的
- β-tgβ-血小板球蛋白(β-血小板球蛋白,也称为Pro-Platelet碱性蛋白)是存储在血小板的α-颗粒中并在血小板激活后大量释放的蛋白。它是一种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7的蛋白异型体。他
- CCL9CCL9(英语: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9)是一个小型的细胞因子,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它的别名有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γ(英语: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gamma,MIP-1γ),
- 重复使力伤害重复使力伤害(英文:Repetitive strain injury,缩写:RSI),或称重复性劳损、劳肌损伤、重复性动作的伤害,是指因长时间重复使用某组肌肉造成的损害。吉他、打字、在装配线工作、某些
- 氯化钠氯化钠(化学式:NaCl),是一种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原子质量分别为22.99和35.45g/mol。也就是说100g的氯化钠中含有39.34 g的钠和 60.66 g的氯。氯化钠是海水中盐分的主要
- 饮食计划节食指限制吃的食物分量,通常是以减肥瘦身作为目的。根据美国卫生研究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美国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ASN) 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