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塔尔·卢比斯(印尼语:Mochtar Lubis,Template:IPA-id,1922年3月7日-2004年7月2日)是一位印尼记者和作家,亦是《大印度尼西亚报(英语:Indonesia Raya (newspaper))》的创办人。著有印尼首部被译成英文的长篇小说《雅加达的黄昏(英语:Senja di Jakarta)》。他是印尼建国领袖及首任印尼总统苏卡诺的反对者,并因此被监禁。 他被描述为一位“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出类拔萃的男人”。
卢比斯于1922年3月7日在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巴东出生,其父亲为拉亚·班达博丹·卢比斯(Raja Pandapotan Lubis)一名高级公务员。他是家中12个孩子中的第六个。
早于儿童时期,卢比斯已经开始写作。他写的儿童文学故事获报纸刊登。当他还是一个青少年时,他经常长途跋涉进入苏门答腊的丛林探险,并在后来写了关于丛林探险的文章。
从高中毕业后,卢比斯便于北苏门答腊省尼亚斯岛担任教师。然而,他于一年后离开了尼亚斯岛,并到达雅加达担任银行职员。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于1942年占领印尼后,卢比斯开始为日本人工作。其工作主要是为日军翻译国际新闻。
于1945年,印尼独立。之后,卢比斯加入了印尼新闻社安塔拉(英语:Antara (news agency)),并担任记者。于1947年,他为安塔拉报道了亚洲关系会议。同时,他亦写了小说《路无尽头》(Jalan Tak Ada Ujung),并加入了印尼视觉艺术家协会。
于1949年,卢比斯创办了日报《大印度尼西亚报》,并成为日报的主编。他在《大印度尼西亚报》上多番批评印尼总统苏卡诺,并因此被被囚禁了无数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是被囚禁于东爪哇省茉莉芬,由1957年至1966年。
于1975年2月4日,日本总理田中角荣到访印尼,并因此引起暴动。卢比斯被指与暴动有关,并因此被逮捕。《大印度尼西亚报》亦在报道政府腐败后被关闭。卢比斯在没有得到审讯的情况下被监禁了2个月,并于1975年4月14日获释。他在获释后指出,其他囚犯亦在没有得到审讯的情况下被监禁了好几年,如印尼空军长官奥马尔·达尼(英语:Omar Dani)。
除了《大印度尼西亚报》,卢比斯还创立了不少杂志和基金会,其中包括于1970的印尼火炬基金会、杂志《地平线》和印尼绿色基金会。卢比斯也经常直言不讳地谈及印尼新闻自由的急切需求。并赢得了“坦诚”的声誉。于2000年,他获国际新闻学会(英语: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列为过去50年的50位世界新闻自由英雄之一。
卢比斯在晚年患了阿兹海默病,并于2004年7月2日病逝,终年82岁。他的遗体被葬于妻子旁边。有数百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包括记者和作家。
洛佩兹的妻子是西蒂·哈丽玛。哈丽玛死于2001年。他们二人共育有3个子,以及8个孙子。在妻子死后,卢比斯指出自己不会再爱任何女性。
洛佩兹非常喜欢瑜伽,并在监禁期间经常练习。
于1958年,卢比斯与罗伯特·迪克获颁拉蒙·麦格塞塞奖。拉蒙·麦格塞塞奖是一项每年颁发给亚洲有杰出成就的人士或组织的奖项。
于1967年,卢比斯获颁自由新闻金笔奖。自由新闻金笔奖旨在表彰“以文字或行动的方式捍卫和促进新闻自由的个人、团体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