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子

✍ dations ◷ 2025-09-14 12:25:52 #云南手工艺,围棋,中国传统手工艺

云子是中国云南特产的围棋棋子,云子历史上也有“云扁”或“云窑子”的称呼。由于围棋艺术很讲究棋具的精美,云子得到了中、日、韩、马、新加坡等全世界围棋爱好者的青睐。

云子质地细腻玉润,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黑白云子各有特点:白子温润如玉,柔而不透,微有淡黄或翠绿之色;黑子“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漆黑润泽,对光查看则呈半透明状,棋子周边有一种的碧绿或宝蓝色光彩。

与常见的塑料围棋、玻璃围棋和陶瓷围棋相比,云子工艺精巧、大小规则,视觉感受、落盘声音和手感上有明显差别。

云子生产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其中可考证的历史在五百年以上。

云子之中,最有名的是明代永昌府(现在的云南保山市)所产的“永昌子”。相传明代有位永昌人氏在京城保管珠宝玉器,在一次宫廷失火时,发现熔化的珠玉具有晶莹透亮的色彩。回到家乡之后,他就用云南盛产的玛瑙、琥珀等原料制成了永昌子。云子得到文人及显贵的欢迎,并成为进献皇室的贡品。

历代文献中,关于云子的溢美之词时常出现,且迄今未见毁誉之词。《明一统志》中说“永昌之棋甲天下”,《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清代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引用《南中杂说》也有:“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为第一”。

保山城内有人至今仍藏有明代祖传古品。现存的正宗云子还留下一副半,历经数百年沧桑仍光彩毕现。

云子的传统制作技术在民国初期失传。

1970年代中期,从民间搜集到几颗老云子。凭借残存的棋子,昆明经过无数试验,终于在1974年制成了质量完善的新云子。1980年春,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改名为云南围棋厂,生产 “云”字牌围棋,云子生产得以恢复。

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云南已有多家围棋厂能够制作云子,围棋爱好者也有机会接触到原本贵为圣品的云子。

传说900多年前,吕洞宾来到永昌郡,在龙泉池畔的塔盘山下,见到一个孝敬母亲的穷苦农民。为了周济这个农民,吕洞宾就教他用当地盛产的玛瑙和琥珀锻造围棋子出售。从此云子传播于世。

云子属于琉璃的一种。据《永昌府志》、《滇南杂志》等史籍记载,云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红丹粉、硼砂等多种原料配合一起熔炼,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云子的工艺精细复杂,其中配方、火候、点子的手艺都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最后,毛坯经过琢磨成为大小一致的成品。

高档的围棋棋子包括中国的云子、玉石棋子、日本的蛤贝棋子等,其中云子的使用者最多。云子受到很多著名棋手的喜爱,如陈祖德、聂卫平等。云子也得到世界范围内围棋爱好者的喜爱,影响范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许多地方。

云子多次成为中国各大围棋比赛的指定棋具,如中日围棋擂台赛、第九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中日围棋对抗赛、全国围棋锦标赛、“陈毅杯”围棋赛等。1986年,云子被中国国家体委审定为重大比赛用棋。

云子也曾被中国政府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收到过这样的礼物。

相关

  • 食物安全食品安全是一门跨学科领域,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及销售等步骤中,各方能如何保障食品卫生与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探讨者透过科学方法对于可能造成消费者
  • 先军政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题先军政治(韩语:선군정치),也译作先军思想,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主体思想并行的主要政治理论和指导方针。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其内容简单的说,就
  • 沙克尔顿坑沙克尔顿陨石坑(Shackleton)是位于月球南极的一座撞击坑,其地质龄大约有36亿年,在南极至少已存在了20亿年。其名称取自盎格鲁爱尔兰人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亨利·沙克尔顿爵士(1
  • 薛定谔猫薛定谔猫(英语:Schrödinger's Cat)是奥地利物理学者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通过这思想实验,薛定谔指出了应用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于宏观物体会产生的问
  • 绍纳乡坐标:46°13′N 24°01′E / 46.217°N 24.017°E / 46.217; 24.017绍纳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Șona, Alba),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中部,由阿尔巴县负责管辖,面积106平方公里,海
  • 张廉张廉(1434年-1509年5月18日),字孟介,浙江归安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进士。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擢江西按察司副使。转贵州按察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
  • 傅恒志傅恒志(1929年8月24日-),河南开封人,中国材料及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84-1992年)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46年~1947年,就读于焦作工学院。195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
  • 枚氏枚妙妃(越南语:Mai Diệu Phi/.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
  • 招姓《百家姓》中无此姓招姓是一个中文姓氏,不在《百家姓》之列,属罕有的姓氏,全中国大约只有人口32万,在各姓中排在第489位。据了解,除广东珠江三角洲、湛江地区及山东省某些地区聚
  • 林达 (作家)林达(1952年-)是一对美国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另有“丁林”、“Dinglin2”等笔(网)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两人都是1952年出生于上海,曾插队黑龙江省。1991年移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