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苯二氮平类药物
✍ dations ◷ 2025-05-19 17:44:17 #苯二氮平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拉丁语:Benzodiazepines,BZDs、䓬/zhuó/),又译苯二氮平,是一种精神药物,其核心化学结构是一个苯环和一个䓬环。第一种此类药物是氯氮䓬(利眠宁),由Leo Sternbach在1955年偶然发现,后来由罗氏制药生产销售,罗氏制药于1963年开始上市销售地西泮(安定)。 在1977年,苯二氮䓬类药物已是全球最高处方量的药物。苯二氮䓬类在临床上常作为镇静催眠药使用,也用作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苯二氮䓬类,又称苯二氮䓬类药物,是一类中枢神经抑制剂,以其核心化学结构命名,苯代表苯环,䓬代表䓬环,二氮代表嵌套在䓬环上的两个氮原子。因“䓬”字为化学专用的罕见字,且读音与汉字“卓”相同,所以误用“卓”字来替代“䓬”字的情况很普遍,也有音译为“苯二氮平”的情况。此类药物作用于体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一种受体"GABAA受体复合物"(复合物包含GABA受体,苯二氮平类药物受体和一个与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而药物与受体的这种作用诱导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加强开放,这样会增加氯离子流入胞内的数量,产生超极化而抑制突触后电位,减少中枢某些重要神经元放电,引起中枢抑制。由苯二氮平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可知,这类药物的效应是和脑内GABA水平密切相关的,如果脑内GABA水平较高,则此类药物的效应会更加明显。催眠剂量的此类药物可引起眩晕、困倦、乏力、精细运动不协调等不良反应大剂量应用会造成共济失调、运动能力障碍、皮疹、白血球减少及暂时性记忆缺失,久服会引起耐受和依赖。依赖此类药物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最早的苯二氮平类药物是1960年用于临床的氯氮䓬,此后人们通过消除与生理活性无关的基团,和对分子结构中活性较高的部分进行拼环等改造,开发出了副作用更小,在体内更稳定的苯二氮平类新药,其中的地西泮又名安定,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
相关
- 不孕不育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阑尾炎阑尾炎,是指由阑尾发炎而引起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阑尾,是大肠起始段的管状器官。由于其生长位置关系,容易因受到感染、腔隙阻塞等而发炎。一般常说的盲肠炎其实就是指阑尾炎(Ap
- 小儿急疹小儿急疹,俗称玫瑰疹,古时中国又称奶疹、假麻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根据最近中国大陆的数据,此病发病率高达98.2%。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怀疑是
- 脱水脱水(英语:dehydration)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水合的逆过程。把水分子从物质分子中解脱出来,对于单纯的水合物来说,比较容易,一般只要加热使水脱离蒸发就可以了,如将碳酸钠水合物晶
- 克雷伯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学名:Klebsiella)是肠杆菌目肠杆菌科的一属,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其中包括了人类感染症常见的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克雷伯氏菌属的命名,是纪念德
- 锤舌菌纲Cyttariales(英语:Cyttariales) 白粉菌目 柔膜菌目 Leotiales(英语:Leotiales) Rhytismatales(英语:Rhytismatales) Thelebolales(英语:Thelebolales) 地位未定的科地位未定的属锤舌菌纲
- 隐球菌病隐球菌病(英语:Cryptococcosis、Cryptococcal disease)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真菌疾病,由一或二种真菌造成: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与Cryptococcus gattii,两者原本都被认为
- 担子菌门担子菌门(学名:Basidiomycota)是一类高等真菌,构成双核亚界,包含2万多种,包括蘑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更具体地说,担子菌门包括以下组:蘑菇,马勃,stinkhorns(鬼笔科),支架真菌(英语:Bracke
- 节担菌纲W. ichthyophaga W. muriae W. sebi节担菌纲(学名:Wallemiomycetes)是担子菌门下的一纲。该纲只包含一个门(节担菌目,Wallemiales),这一目含一个科(节担菌科,Wallemiaceae),而这一科也
- 洪承畴洪承畴画像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败战后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