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社会学
✍ dations ◷ 2025-06-28 12:16:52 #科学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缩写为SSK)是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来研究,特别是关于“科学的社会条件和影响,以及科学活动的社会结构和过程。” 科学无知社会学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补充。 为了进行比较,知识社会学研究人类知识的影响,以及关于社会和知识与产生知识的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主流观点。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研究科学领域的发展,并试图找出存在含糊不清之处的可能性或解释的灵活性。 这种变化可能与各种政治、历史、文化或经济因素有关。 至关重要的是,该领域并不是为了鼓吹相对主义或攻击科学项目;研究者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为何某种解释——而非其他解释——因为外部的社会及历史环境而获得成功。这个领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起初几乎是英国人的专属实践。其他早期的发展中心分别位于法国、德国和美国(尤其是康奈尔大学)。 主要理论家包括 Barry Barnes,大卫·布鲁尔,Sal Restivo,Randall Collins,加斯东·巴舍拉,Harry Collins,保罗·费耶阿本德,Steve Fuller,Martin Kusch,布鲁诺·拉图尔,Mike Mulkay,德瑞克·约翰·德索拉·普莱斯,Lucy Suchman 和 Anselm Strauss。20世纪70年代,英语版本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出现在自觉反对与美国人罗伯特·金·莫顿(一般被认为是科学社会学的开创性作者之一)有关的科学社会学。 默顿是一种“科学家社会学”,将科学的认知内容排除在社会学的考虑之外;相比之下,SSK的目的是为科学思想本身提供社会学解释,从托马斯·S·库恩的作品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文化人类学(Durkheim,Mauss)以及晚年维特根斯坦。SSK早期的拥护者之一大卫·布鲁尔将所谓“弱纲领”(或“纲领”)和他所谓“强纲领”进行了对比,前者只是对错误信念提供了社会解释,而后者认为社会因素影响着所有的信仰。弱纲领更多的是对一种方法的描述,而不是一个有组织的运动。这个术语适用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们仅仅引用社会学因素来对那些出错的信念负责。 拉卡托斯和(在某种气氛下)托马斯•库恩也可以说他坚持这样做。强纲领与两个团体的工作特别相关:1970年代和80年代,爱丁堡学派(David Bloor Barry Barnes 和他们在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中心的同事) ,另一个团体是巴斯大学的巴斯学派(巴斯大学的Harry Collins和其他人)。 “爱丁堡社会学家”和“巴斯社会学家”分别推动了强有力的相对主义方案和经验方案。上世纪80年代,SSK也与科学相关(与约克大学的迈克尔·马尔凯联系在一起),以及对SSK对科学的相对主义立场和自身知识主张状况相关的悖论引起的反身性问题的关注(Steve Woolgar,Malcolm Ashmore)。科学知识社会学通过其主要协会4S和EASST拥有重要的国际网络,最近在日本、韩国、台湾和拉丁美洲建立了团体。近年来,它对生物科学和信息学的批判性分析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科学技术学院受到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学派的批评。这些理论家批评SSK的社会学还原论和人类中心主义宇宙。 他们说,SSK过于依赖人类行为者以及社会规则和公约来解决科学争议。这场辩论在一篇《认识论的鸡》(Epistemological Chicken)的文章中被讨论。争议:
相关
- 乱世佳人《乱世佳人》(英语: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英文同名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美国电影。男女主角分别由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和
- 蜜蜂蜂科(学名:Apidae)是蜜蜂总科中最大的一个科(family),涵盖了至少5700种蜂。这个科包括了一些最常见的蜂,比如熊蜂(bumblebee)和蜜蜂,还包括无蛰蜂(stingless bees)、木蜂(carpenter bees)
- 感觉感觉(英语:Feeling)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性(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应。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如光线引起视觉,声波引起听觉;刺激在感官内引起的
- 尖团合流尖团音是指存在于汉语中的两组对立的声母。在官话里、(漢語拼音:i, ü)前的声母、、(拼音:z, c, s)称为尖音,声母、、(拼音:j, q, x)称为团音。民国成立不久后于1913年建立的国语规范
- 前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又称大霹雳(英语:Big Bang),是描述宇宙的源起与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
- 大分子高分子(Macromolecule)化合物是一个非常大的分子,如蛋白质,通常由较小的亚基(单体)的聚合产生。它们一般由数千或更多的原子组成。通过一定形式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非常高的分子量
- 布尔人布尔人(南非语:Boere,英语:Boer;/ˈboʊ.ər, bɔːr, bʊər/,南非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
- 彼得·希格斯彼得·威尔·希格斯,CH,FRS,FRSE(英语:Peter Ware Higgs,1929年5月29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爱丁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彼得·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
- 马余刚马余刚(1968年3月-),生于浙江余姚,籍贯浙江宁海,中国核物理科学家。1968年3月生于浙江余姚,籍贯为宁海。1989年,于原杭州大学(后并入现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2015年,获国际华人物理与天
- 范德堡大学范德堡大学(英语:Vanderbilt University),曾译范德比尔特大学,创立于1873年。19世纪末的美国铁路和航运大王、“海军准将”康内留斯·范德堡尔特捐赠一百万美元建立了这所私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