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英语:)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美国新黑色惊悚片,由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及导演,故事构想由其弟乔纳森·诺兰提供。本片的主角蓝纳(盖·皮尔斯饰演)因为遭歹徒袭击而失去了妻子,并且患上顺行性遗忘症。蓝纳无法再有新的记忆,且当下的记忆顶多维持几分钟。尽管如此,他仍用照片纪录和刺青等方式来记录线索,誓言找出歹徒报仇。凯莉-安·摩丝饰演女子娜塔莉,乔·潘托里亚诺(英语:Joe Pantoliano)饰演表面上帮助蓝纳的男子泰迪。
克里斯托弗与乔纳森自1996年开始编写故事,1997年取得新市场影业(英语:Newmarket Films)的资金。电影于1999年9月7日至10月8日间拍摄。本片于2000年9月5日在第57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后于2001年3月16日在美国院线上映。本片获得影评人赞赏,其剧本和故事结构为评论焦点,皮尔斯的演出也备受好评。电影以小额成本获得40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入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与最佳剪辑奖。201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本片列入国家影片登记表。
电影的开头是一段彩色倒带画面。蓝纳(Leonard)射杀了泰迪(Teddy),并拍下尸体的照片。之后电影继续,并分成两条叙事线,一条是正向叙事,黑白画面,另一条是倒著叙事,彩色画面。两条叙事线轮流进行,最后黑白片段将与彩色片段衔接,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黑白片段中,主角蓝纳从前是一名保险业务员,正在汽车旅馆房间内与不知身份的人通电话。蓝纳因被两名歹徒袭击而罹患顺行性遗忘症,其妻被其中一名歹徒奸杀,蓝纳将该歹徒击毙,但第二个歹徒重创蓝纳的头部。警方表示没有有第二个歹徒,但蓝纳相信那个歹徒叫做“约翰·G”(John G),欲找他报仇。遗忘症让蓝纳没办法产生新的长期记忆,每过数分钟就会失忆,所以他透过各种笔记、拍立得照片和身体刺青,来让自己持续掌握情报。蓝纳在电话中提到以前的保险客户山米·詹奇斯(Sammy Jankis),他也有一样的记忆疾病,但蓝纳判断他的问题是心理上的(或者是假装的),所以不愿理赔医疗费用。山米会定时帮妻子打药,其妻绝望地想让山米恢复,于是频繁请山米为她打药,希望他会在注射到致死剂量之前恢复记忆。但事与愿违,其妻死亡。
彩色片段中,每一段都是蓝纳的一个记忆周期。根据时间顺序,蓝纳先于刺青店刺了“约翰·G”的车牌号码(即是泰迪的车牌号码),之后因为开着毒贩吉米·葛兰(Jimmy Grantz)的车,所以去找了吉米的女友娜塔莉(Natalie)。娜塔莉听说蓝纳的记忆问题后,愿意帮他调查车牌,条件是蓝纳要帮她把为难吉米的黑帮份子达德(Dodd)载出城外处理掉。之后,蓝纳遇到了泰迪,泰迪帮忙处理达德,但警告蓝纳当心娜塔莉。蓝纳发现自己有一张泰迪的拍立得照片,一旁注记“不要相信他”。娜塔莉将车主的名字“约翰·爱德华·加梅尔”(John Edward Gammell)告诉泰迪,而这即是泰迪的全名,并且符合“约翰·G”。蓝纳认为泰迪即是目标,便在照片上记下,载着泰迪去一间废弃建筑。之后会发生的事即是电影开头的片段:蓝纳枪杀泰迪。
在最后一个黑白片段中,电话中的人指示蓝纳去见泰迪。泰迪自称是卧底警察,已经找到了“约翰·G”,并带着蓝纳前往那间废弃建筑。那名“约翰·G”即是吉米·葛兰,蓝纳将他扼死,并拍下照片以示复仇成功。随着照片显影,黑白画面逐渐变成彩色画面,衔接至最后一个彩色片段。蓝纳听见濒死的吉米说出山米的名字。蓝纳只对认得的人提过山米的事,因此开始怀疑吉米是否为目标。泰迪称吉米即是真凶,眼看蓝纳不信,泰迪便坦承了一切,自称是当年负责蓝纳案子的警察,一年前蓝纳就已在他的帮助下杀死真凶,有照片为证,但是蓝纳并不记得,所以他之后便一直在帮蓝纳找下一个“约翰·G”。泰迪质疑蓝纳认知的真实性,称蓝纳一直在自欺欺人。泰迪还指出“约翰·G”是常见的名字,甚至他自己的本名也符合“约翰·G”。
听完泰迪的话,蓝纳受到冲击,但仍不肯接受。最后他烧掉了吉米的尸体照片和一年前杀死真凶的照片,决定将泰迪当作下一个“约翰·G”。他在刺青店订了一个泰迪车牌号码的刺青,并在他的照片上写下“不要相信他”。蓝纳开走了吉米的车,心里独白称,尽管他在自欺欺人,而且什么也不会记得,他还是需要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有所意义。最后他停在了刺青店的门前,全片结束。
1996年7月,克里斯托弗·诺兰要搬家到美国西岸,于是他和弟弟乔纳森进行了一趟从芝加哥前往洛杉矶的跨州公路旅行。路程中,强纳森将《记忆碎片》的故事概念告诉克里斯多福,对方对此充满热情。之后克里斯多福留在洛杉矶,强纳森回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读乔治城大学。强纳森当时已在将该故事写成短篇小说,克里斯多福反复要求强纳森寄给他一份故事初稿,几个月后强纳森写完了。又过了两个月,克里斯多福想到“反著讲故事”的点子,并开始着手创作剧本。兄弟俩持续联系,将各自的后续修订版本寄给对方。
克里斯多福最初将剧本写成线性的故事,然后再“倒回去,并重新排成出现在银幕上的顺序,以确保逻辑没有问题”。克里斯多福受到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短篇故事《博闻强记的富内斯(英语:Funes the Memorious)》的影响。“我觉得《记忆碎片》像是《博闻强记的富内斯》的奇怪表亲——那部作品讲的是一个什么都记得且什么都忘不了的男人。《记忆碎片》有点类似它的翻转版。”
强纳森写的短篇小说版本题为“勿忘你终有一死(英语:Memento Mori (short story))”,和克里斯多福的剧本有着相同要素,但剧情明显不同。在短篇小说中,主角不叫蓝纳而叫做厄尔(Earl),是个精神病院的病人。厄尔透过留下笔记的方式说服自己逃出心理机构,并去谋杀杀妻凶手。最后厄尔确实找到并杀死了真凶,不像电影那样留有悬念。
1997年7月,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女友艾玛·托马斯(两人后来结婚)将诺兰的剧本展示给亚伦·莱德(英语:Aaron Ryder)看,莱德是新市场影业(英语:Newmarket Films)的主管人物。莱德曾称那份剧本“大概是我看过最新颖的剧本”,没过多久,新市场影业购下剧本并给出450万美元的制作资金。前期制作花了7周,期间电影的主要拍摄地点从蒙特利尔改成洛杉矶,以求打造更写实且有黑色电影感觉的气氛。
布拉德·皮特原本预定是蓝纳的演员。彼特对该角色有兴趣,但因为行程问题而没谈成。其他考虑人选包含查理·西恩、亚历克·鲍德温、艾伦·艾克哈特与托马斯·简,不过该角色最后交给了最让诺兰惊艳的盖·皮尔斯。皮尔斯获选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他“名气较小”,以及他对该角色的热情,后者的证据是他给诺兰打的一通私人电话,内容是要讨论这个角色。
制片人珍妮佛·陶德(英语:Jennifer Todd)对凯莉-安·摩丝在《黑客帝国》中饰演崔妮蒂(英语:Trinity (The Matrix))的表现感到印象深刻,于是建议她接演娜塔莉这个角色。虽然当时玛丽·玛寇梅可(英语:Mary McCormack)已有来应征,诺兰决定任用摩丝,并表示:“摩丝为这个角色赋予了很多剧本里没有的东西。”对于片中的贪污警察泰迪,“我们有提到过喜剧演员丹尼斯·利瑞,但到头来没办法请他演。”。摩丝向剧组推荐了《黑客帝国》的共戏演员乔·潘托里亚诺(英语:Joe Pantoliano)。有人担心对泰迪这个角色来说,潘托里亚诺的反派气质太强,不过他还是获选了,诺兰称自己对潘托里亚诺的微妙演出感到惊喜。
三位主角的演员敲定后,其他演员很快地也选好了。史蒂芬·陶布劳斯基(英语:Stephen Tobolowsky)与哈里特·桑森·哈里斯(英语:Harriet Sansom Harris)分别饰演山米·詹奇斯和其妻。小马克·布恩(英语:Mark Boone Junior)获选饰演旅馆员工伯特,因为陶德看上他的“外观和态度”。赖瑞·霍登(Larry Holden)饰演娜塔莉的男友吉米。
本片的拍摄于1999年9月7日至10月8日进行。在拍摄过程中,皮尔斯每天都在拍片现场,不过三位主演(皮尔斯、潘托里亚诺和摩丝)只有在第一天是一起拍戏,那场戏是娜塔莉家外头的室外桥段。摩丝的所有戏码在第一周全数拍完。潘托里亚诺在第二周回到拍片现场,继续拍他的戏份。9月25日,剧组拍摄了蓝纳射杀泰迪的开头桥段。虽然这个桥段是倒带的,诺兰使用了正常的音效。9月26日,赖瑞·霍登回到片场拍摄蓝纳袭击吉米的桥段。五天后拍摄完成,在那之后皮尔斯录制了旁白。对于黑白画面的桥段,皮尔斯获准即兴发挥旁白,以求纪录片的感觉。
本片的拍摄地点之一是加州桑兰杜俊加(英语:Sunland-Tujunga, Los Angeles)的出游旅社(The Travel Inn),剧组将之重新粉刷,蓝纳和达德的旅馆房间内景于此拍摄,而出游旅社的外装则充当电影里的“便宜旅社”(Discount Inn)。山米·詹奇斯家的场景于帕萨迪纳附近的郊区房屋拍摄,娜塔莉的房子则是在伯班克。对于蓝纳杀死泰迪与吉米的地点——废弃小屋,剧组原本打算在一个西班牙风的砖屋拍摄。该砖屋是一家铁路公司所有,公司在开拍一周前在屋外放了好几打的火车车厢,让剧组没办法拍屋子的外景。砖屋的内部已经布置完成,因此剧组得寻找另一个合适地点。剧组选用了邻近长滩的炼油厂,而蓝纳烧掉妻子遗物的桥段在炼油厂的另一边拍摄。
大卫·朱利安(英语:David Julyan)操刀本片配乐,配乐是以合成方式制作。朱利安举出几部对他产生影响的合成原声带,例如范吉利斯的《银翼杀手》和汉斯·季默的《细细的红线》。在谱写配乐时,朱利安为彩色和黑白桥段创作了截然不同的音效,以求区分:彩色桥段的配乐“阴郁且古典”,而黑白桥段的则是“压迫且隆隆作响的噪音”。朱利安形容整部电影的配乐是“蓝纳的主题曲”,因此他也表示:“我在音乐上追求的情感是渴望和失去。但那种失去的感觉,是你觉得失去什么却又不知道失去什么,一种无目的漫游的感觉。”起初诺兰想要在片尾工作人员名单播放电台司令的歌曲《偏执狂机器人》,但版权事宜处理不来。最后用上的是大卫·鲍伊的《Something in the Air(英语:Something in the Air (David Bowie song))》,电台司令的另一首歌曲《Treefingers》的加长版收录在原声带当中。
本片的电影原声带于2001年5月8日发行。
《记忆碎片》于2000年9月5日在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诺兰与皮尔斯出席现场。之后本片亦在多维尔美国电影节和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放映。影展宣传巡演于2001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画下句点。本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播毕后获得5分钟的掌声,在其他影展也受到欢迎。
本片借由在影展放映而轻松找到超过20个国家的发行商,不过寻找美国发行商的过程较为坎坷。本片在2000年3月就已放映给许多家片商的高层观赏(包含米拉麦克斯影业的创办人哈维·温斯坦),大部分主管都表示喜欢并褒奖诺兰的才华,但没有一家愿意接手发行,都认为电影太令人困惑且吸引不了大量观众。知名独立电影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看过本片并听说没有厂商要发行本片之后,在多个访谈和公众活动中拥护本片,增加本片的曝光度。最后,本片的制片商新市场影业做出可能危及财务的决定,亦即自行发行本片。电影上映头几周之后,《记忆碎片》已经扩及全美500家电影院,并收获2500万美元的票房。本片的成功令当初拒绝之的厂商大吃一惊,温斯坦意识到判断错误后试图向新市场影业买下本片。
乔纳森·诺兰设计了本片的官方网站。该网站刻意提供更进一步的线索和暗示来推介这个故事,但不包含任何确定且具体的资讯,如同《女巫布莱尔》的营销策略。网站首先会出现简短的导引,然后是一篇新闻剪报,内容详述蓝纳谋杀泰迪的案子。点击剪报中被特别标记的字词,即会出现更多描述电影情节的资讯,包含蓝纳的笔记和照片,以及警方报告。制片人们也采用另一种策略,即把蓝纳光着上身指著胸膛的拍立得照片随机寄人。因为新市场影业自行经销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亲自剪辑了本片的预告。
本片获得众多影评人的赞美。影评汇总网站烂番茄收集179份评论文章,其中有167份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93%,平均得分8.30(最高10分),该网站的共识评价写道:“克里斯托弗·诺兰巧妙地引导观众经历《记忆碎片》的破碎叙事,在存在主义的恐惧中沉入他的电影”另一网站Metacritic上收集的34篇评论中则有30篇好评,1篇差评,3篇褒贬不一,综合评分81(最高100),属好评居多。
影评人詹姆斯·伯拉迪尼利(英语:James Berardinelli)给予本片4星满分,并将之列为年终十大佳片以及影史百大电影之一。伯拉迪尼利在评论中形容《记忆碎片》是一部“始终充满惊艳、绝妙的开放结局电影”,称赞杰出、创新的电影结构使本片脱颖而出,并夸奖皮尔斯的演出。《卫报》编者达蒙·怀斯(Damon Wise)认为本片令人难忘:“剧情转折不断,结局巧妙的真相揭晓在脑中萦绕,《记忆碎片》是一部令人吃惊的双想作品,胜过《普通嫌疑犯》的惊喜收场。”《西雅图邮讯报》的威廉·阿诺(William Arnold)撰文称《记忆碎片》是“美味的一次性甜点”,并强调导演“不只造就《记忆碎片》为一部成功的非线性谜团电影,也是一部紧绷且气氛十足的惊悚片”。
并非所有影评人都对本片的架构感到惊艳。影评人玛乔丽·鲍姆加滕(Marjorie Baumgarten)为《奥斯汀纪事》撰文写道:“故事在顺叙情况下难以使人感兴趣,这才使倒叙成了电影制作者的自豪之处。”《费城周报(英语:Philadelphia Weekly)》的西恩·伯恩斯(Sean Burns)表示:“以电影的所有形式上的魔幻花招来说,《记忆碎片》终究是个脑力伎俩方面一个冷到极点的成就。一旦谜团架构的心理惊悚开始变淡,也就不剩什么可以撑下去了。这部片本身就像蓝纳的暂时记忆一样消散而去”。罗杰·埃伯特给予本片3颗星(满分4颗)的好评,但并不觉得本片非看个好几次不可。在观看本片两次后,伊伯特总结道:“理解程度的增加对剧情层面有帮助,但并没有丰富观影体验。(……)困惑是我们被预定好要处于的状态。”影评人乔纳森·罗森鲍姆(英语:Jonathan Rosenbaum)不喜欢本片,并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影评中形容《记忆碎片》是阿伦·雷乃1968年电影《Je t'aime, je t'aime(英语:Je t'aime, je t'aime)》的“噱头式且毫无诗意的仿冒品”。
2005年,美国编剧工会将本片的剧本列为影史101大电影剧本的第100名。2012年,在电影剪辑师工会(英语:Motion Picture Editors Guild)根据成员意见调查列成的影史最佳剪辑电影名单中,本片排名第14名。201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认定本片是“文化、历史和美学的显著成就”,将之列入国家影片登记表中加以保存,本片因此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2000年代故事类电影片。
《记忆碎片》在票房上取得成功。在美国,本片上映首周仅在11家电影院上映,但第11周时本片已经扩展到同时在500多家电影院放映。至下档时本片的北美总票房累积超过2541万美元,加上来自其他国家的约14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为3972万美元。在美国院线上映期间,本片的单一周末票房排名最佳至第八名。
一些医学专家赞赏了本片对记忆的描写。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夫·科赫称《记忆碎片》是“大众媒体中关于不同记忆系统最精确的诠释”。
2005年印度电影《未知死亡(英语:Ghajini (2005 film))》受到《记忆碎片》的影响,之后该印度电影被翻拍成阿米尔·汗主演的《未知死亡》(2008年)。
2015年11月,AMBI影业(AMBI Pictures)向Exclusive Media Group收购了400部电影的版权,并宣布要将其中的《记忆碎片》重新翻拍。AMBI影业的老板莫妮卡·巴卡迪(Monika Bacardi)声称,翻拍版将忠实于原版。 但截至2018年4月,翻拍版仍处于开发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