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粢饭糕
✍ dations ◷ 2025-10-28 04:36:50 #粢饭糕
粢饭糕(拼音:zī fàn gāo;吴语苏沪嘉小片发音:zy vae kau)是一种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传统小吃,属油炸类糕点,因其做法也可称为油氽粢饭糕,南方其他地区称之为炸糍粑。粢饭糕外层呈金黄色,内层为雪白的软糯糍饭,咬起来喷香松脆。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为了让吴国百姓在战乱中免受饥荒之苦,在苏州相门城下埋下了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城基作为备荒粮。在伍子胥去世后不久,越王勾践举兵伐吴,吴国城民在都城被团团围住之时,挖出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此后,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而炸糍粑也是其中的一种烹饪方式,多用于早餐。粢饭糕是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的传统早点,形状为长方形,厚约三四分,像一副没拆封的扑克牌。上海传统早餐以“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而闻名,据另一种说法,是将粢饭糕取代粢饭排入“四大金刚”之列,可见其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粢饭糕为干货一般配豆浆享用。由于同为油炸类早餐,因此做粢饭糕的早点摊往往和油条摊并存。中式快餐店内难觅粢饭糕的踪迹,但是中餐馆里却越来越多地将粢饭糕列为点心,切得更为精致,卖相更佳。粢饭糕的另一个传统是,主妇往往是用家中的隔夜剩饭,第二天清早烹饪油氽成粢饭糕。粢饭糕用糯米和籼米按一定比例配制,糯米是软的,籼米是硬的。加盐,加葱花,用铜铲搅拌至起韧头,随后倒入容器中压实压平,放上数小时倒出切片,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粢饭糕每100克的卡路里含量高达429大卡,属于热量较高的煎炸类食品。作为早餐的粢饭糕一般不用配蘸料,但中餐馆内作为点心售卖的粢饭糕食用更为考究,一般搭配醋、酱油或番茄酱等蘸料。一些店家在粢饭中加入若干配料,开发出了苔条粢饭糕、葱香粢饭糕、芝麻粢饭糕等更为精致的品种。咬了一口的粢饭糕,配醋享用苔条粢饭糕
相关
- 丹麦王国邦联(丹麦语:Rigsfællesskabet)丹麦(丹麦语:Danmark),是北欧国家和主权国家丹麦王国(丹麦语:Kongeriget Danmarkn)下的主要构成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
- 跖骨跖骨(英语:Metatarsal bones、Metatarsus)为足部的一个长骨群,共有五块,位于中后足的跗骨与脚趾的趾骨之间,跖骨没有个别命名,而是从内侧(大姆趾侧)到外侧以数字依次命名为第一跖骨(英
- 毒瘾物质依赖(英语:Substance dependence)或称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指需要服用药物才能使日常生活表现正常的强迫行为。出现物质依赖状况后,若突然停止服用药物,可能出现药物戒断症
- 炭疽乐团炭疽乐团(英语:Anthrax)是美国的鞭击金属乐团,1981年由节奏吉他手史考特·伊恩(英语:Scott Ian)与贝斯手丹·利尔克(英语:Dan Lilker)成立于纽约市。炭疽是鞭击金属的领导乐团之一,他们
- 南方巨兽龙南方巨兽龙属(学名:Giganotosaurus)又名南巨龙、巨兽龙、巨型南美龙,是鲨齿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9千8百万至9千7百万年前上白垩纪森诺曼期。其正模化石标本在1993年发现于巴塔
- 柴柴又称为薪,是一种燃料。一般先砍伐树木的主干或枝条,然后把它们劈成适合炉灶大小的条状木材,就是柴。柴是古人日常生活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排首位;这里
- Ni镍(原子量:58.6934(2))共有24个同位素,其中有4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大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是高加索山脉中两个主要山脉之一,与另一主要山脉小高加索山脉在苏拉姆山脉相连后平行伸延,两者平均相距100公里。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海岸的塔曼半岛一直向东南方
- 茱萸茱萸,又名“樧”、“越椒”、“艾子”,是几种不同的常绿带香的植物通称,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然而中国古籍中单
- CrOsub3/sub三氧化铬(化学式:CrO3),通常呈暗红色斜方结晶,可溶于水、醇、硫酸和乙醚,但不溶于丙酮(丙酮遇到三氧化铬会发生剧烈爆炸),容易潮解。溶于水生成铬酸。具强氧化性。三氧化铬、硫酸和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