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萧邦

✍ dations ◷ 2025-11-14 14:16:39 #1851年出生,1904年逝世,美国企业家,美国小说家,美国女性作家,女性小说家,爱尔兰裔美国人,法国裔美国人,路易斯安那州人,密苏里州人

凯特·萧邦(英语:Kate Chopin,1851年2月8日-1904年8月22日),本名凯瑟琳·欧福拉赫蒂(Katherine O'Flaherty),美国小说家,作品大多以路易西安那州克里奥尔人为背景。现在已公认为19世纪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

自1869年至1902年间,她撰写供成人和孩童阅读的短篇小说,刊载于《大西洋月刊》、《时髦》、《世纪》和《哈伯青年手册》等杂志。主要作品为《河口人们》(1894年)和《阿卡迪亚之夜》(1897年)两部短篇小说集。重要的短篇小说包含《黛泽蕾的婴孩》,其内容为南北战争前路州境内异族通婚的故事。另有《一小时的故事》和《暴风》。

萧邦亦创作两部长篇小说:《咎》(1890年)和《觉醒》(1899年),后者舞台设于新奥尔良和大岛。她的小说中人物通常皆为路州居民,大部分作品设定和路州中北部的纳奇忒希相关。当时文学评论家认为萧邦在作品中始终处处表达她对女性的关怀。

凯特·欧福拉赫蒂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父亲汤玛士·欧福拉赫蒂是自爱尔兰高威移入的成功商人,母亲伊莉莎·法利是圣路易法裔社群名门出身,外祖母雅典娜伊斯·查尔维尔是法裔加拿大人的后裔,部分祖先为阿拉巴马州太子岛的首批欧洲移民。

凯特的父亲于1855年(当时凯特仅五岁),以太平洋铁路公司建造者的身份参与铁路首次运转,火车行经加斯科内德河(Gasconade River)时,因桥梁倒塌而罹难。是年,凯特进入圣路易的天主教会圣心学院就读。

父亲去世后,凯特与母亲、曾祖母关系日益亲密。开始勤于阅读童话、诗歌、宗教托寓以及古典、当代小说。沃尔特·司各特和查尔斯·狄更斯都是她最喜爱的作家。

1863年是凯特家的多事之秋;曾祖母和同父异母的兄长乔治·欧福拉赫蒂相继去世(凯特父亲的前妻,也就是乔治的母亲,早已去世,凯特的母亲比父亲年轻许多。)。乔治·欧福拉赫蒂是美利坚联盟国的士兵,身为战俘期间死于疟疾。凯特因此休学,更加埋首于书的世界。

1865年凯特复学,开始纪录备忘札记,1868年自圣心学院毕业。尚未有显著的成就——但是说故事的技能提升不少。

1869年,凯特时年二十,与奥斯卡·萧邦成婚,定居新奥尔良。1879年奥斯卡的棉花业失败,举家迁居纳奇忒希以南的查尔维尔,经营种植业和杂货店。他们在社区中渐渐活跃,凯特于此吸收了许多日后写作的素材,特别是和当地克里奥尔文化相关者。他们在243号高速公路495的居所(由艾莉丝·卡帖尔于该世纪早期所兴建)现已成为国家史迹,亦为河口人们博物馆的所在地。

奥斯卡在1882年死于疟疾,留下美元$12,000的债务(大约相当于2005年的美金$229,360)。设法独立经营种植业和杂货店,但难见成果。她渐渐与一位有妇之夫的农人发生关系。

母亲恳求她迁回圣路易,凯特及其子女在圣路易安顿下来,家境稍见起色。翌年,母亲去世。

当凯特罹患精神崩溃期间,医生建议她以写作平缓心情。她接受建议,不久重新寻回她述说故事的才华。

1890年代晚期,凯特创作短篇小说、散文并从事翻译,作品散见各杂志,如《圣路易快报》。她已被公认为乡土作家,但是文学才能却遭忽视。

1899年第二部长篇小说《觉醒》出版,同时遭到文学和道德角度的批评。此书是凯特最知名的作品,内容是关于一个不满婚姻生活的妻子。曾经绝版数十年,现已重新付梓。并且以早期女性主义作品的文学地位广受重视。

凯特深受批评的打击,转往短篇小说创作。1900年写成《新奥尔良绅士》,该篇是年收入第一版的《绅士录》。然而,她从未自写作获得多少收益,仍仰赖位于路州和圣路易的投资维生。

1904年8月20日凯特参观圣路易世界博览会期间,因中风倒下,两天后去世,年五十四。她葬于圣路易的丽泉暨十字架公墓。

凯特·萧邦已经名列圣路易名士廊。

相关

  • 达沙替尼达沙替尼(英语:Dasatinib),此前亦称BMS-354825,是一种由百时美施贵宝生产并以“Sprycel”为名义销售的一种癌症治疗药物。达沙替尼是一种针对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
  • 体外受精体外受精(英语:External fertilization)是一种精子与卵子在雌性生物体外结合产生配子的一种受精方式。在这种受精形式下,精子可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子并与其结合。以此方
  • 杀精剂杀精剂(英语:Spermicide)是可以破坏精子的生育控制物质,在性交前置入阴道内以避免怀孕。精剂本身是避孕器材,可以单独使用。不过只使用杀精剂避孕的失效率较其他避孕方法要高。一
  • 建筑史建筑史(History of architecture)指建筑物的历史或对建筑历史的研究。古埃及建筑是指古埃及时期在尼罗河一带所发展出之具有文明影响力且组织结构多元化的建筑风格。目前这些
  • 闽越语闽越语是中国秦汉时期七闽、闽越(今福建省)地域的原始语言,与今日的侗台语系有密切关联。闽越语是今日汉语族闽语支各语言的底层组成部分,其声韵特色仍保留于今日闽语诸语言中。
  • 南港阙家古厝南港阙家古厝又名德成居,是台北市南港望族阙家的古厝,位于南港区研究院路一段120号,为砖造的三合院式建筑。根据“姓氏考略”一书考证,阙氏的来自春秋时期山东曲阜的“阙里”,阙
  • 重庆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警备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警备区,现属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管辖范围为重庆市。主席(党、国)副主席(党、国)委员(党、国)军种: 陆军  海军  空军  火箭军 
  •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该书最初叫《幼学须知》,亦叫《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
  • 赫芭·艾哈迈德赫芭·艾哈迈德(Heba Ahmed,1985年1月1日-)是一名埃及划船运动员,主攻女子单人双桨和女子双人双桨项目。她曾获得非洲划船锦标赛女子单人双桨亚军。
  • 张詧张詧(1851年-1939年1月26日),字叔俨,小名长春,号退庵、退翁,江苏南通人,为张謇的三兄,人称张三先生,自称张叔子。中国实业家。光绪五年(1879年)四月,他报捐县丞,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任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