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仁爱乡
✍ dations ◷ 2025-10-22 03:25:31 #仁爱乡
仁爱乡(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Jîn-ài-hiong)位于台湾南投县东部,为该县的山地原住民乡之一(另一个为信义乡),北邻台中市和平区,东邻花莲县秀林乡,东南端接花莲县万荣乡,南邻信义乡,西邻鱼池乡、埔里镇和国姓乡。面积约1273平方公里,为南投县面积次大的乡镇,在全国所有三级行政区之中,面积高居全国第三。该乡在战后,由原来的台中州能高郡直辖的蕃地所改制。本乡的行政中心设于雾社,位居中央山脉之上,地势高峻陡峭,观光事业发达。境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泰雅族、赛德克族、布农族为主,日治时期最大规模的原住民抗日事件—雾社事件,即发生于本乡。1950年外省移民随着政府军队从泰缅边境迁入仁爱乡清境地区(主要在今日的荣兴村),开垦高山农场,建立眷村,因为当时该部队主要是云南省人为主,其中也有不少的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摆夷族人,所以也替本乡引入云南摆夷文化,进而与原住民文化揉和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貌。仁爱乡幅员阔扩,其前身为台中州能高郡的蕃地,行政中心设于雾社。1930年该地曾爆发震惊海内外的雾社事件。战后于1946年4月1日改设乡,隶属于台中县能高区。1950年10月改隶南投县。2002年起南投仁爱乡乡长卓文华发起正名运动,希望将仁爱乡改为雾社乡,并将乡内的十五个村落(翠华、力行、发祥、新生、互助、南丰、大同、春阳、精英、合作、亲爱、万丰、法治、中正)回复原有的地名。但雾社早期的地名是“巴兰”(Paran),无法代表整个仁爱乡,须获得乡民多数共识。全乡幅员广阔,面积1,273.5312平方公里,与云林县面积相近,是全台湾面积第三大的乡镇,其行政中心位于海拔高度1,200米的山地。2013年3月27日早上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仁爱乡,深度为15.4公里。本乡共分为16个村南投县仁爱乡户政事务所2019年12月资料(km²)
相关
- 直肠直肠,中国古称广肠,是人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肠的最后一部分,位于肛门的前面,其作用是积累粪便。当直肠中的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向大脑通知这个状态,以便排便。直肠约长15至
- 加博尔·绍莫尔尧伊加博尔·A·绍莫尔尧伊(英语:Gábor A. Somorjai,1935年5月4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同时任职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表面化学和催化作用的重要研究
- 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法语:Encyclopédiste)是指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于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过程中以狄德罗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学术团体
- 胡达·佐格比胡达·亚也·佐格比 (英语:Huda Yahya Zoghbi,阿拉伯语:هدى الهبري الزغبي,1955年6月24日-),原名胡达·阿尔-希贝里(Huda El-Hibri),黎巴嫩裔美国遗传学家,休斯敦贝勒
- 各国死刑列表阿富汗(英语:Capital punishment in Afghanistan) · 巴哈马(英语:Capital punishment in the Bahamas) · 白俄罗斯 · 博茨瓦纳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罪名 · 死刑犯) · 古巴(
- 艾德嘉·德加埃德加·伊莱尔·日耳曼·德加(法语: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
- C38.0/D15.1ICD-10 第二章:肿瘤,为WHO规定的各类已发现的肿瘤。恶性肿瘤(C00-C97)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C81-C96)原位肿瘤 (D00-D09)良性肿瘤 (D10-D36)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
-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英语:Cryptogams,命名时类名为Cryptogamae)是指繁殖阶段不形成显著花的植物,因其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故又称孢子植物。Cryptogamae这个类名来自于希腊语的kryptos(意为“
- 不具特异性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乡校乡校,又称乡学,是古代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政府开办的地方学校。在周朝时已有乡校一名,当时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周代乡校为诸侯设置,当时不但是学习的地方,还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