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 dations ◷ 2025-07-30 00:29:22 #塞尔维亚战争,保加利亚战争,黑山战争,希腊-土耳其战争,奥斯曼帝国战争,1912年欧洲,1913年欧洲,1912年军事,1913年军事

塞尔维亚和黑山战线

希腊战线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20世纪初期,欧洲地区的军事冲突及对抗的开端,标志着解决东方问题的第一步。

巴尔干半岛民族繁多,自从奥斯曼帝国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败巴尔干联军,以武力占领整个巴尔干半岛后,南斯拉夫民族便长期受其统治。18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亦多次与俄罗斯交战中战败。至19世纪初,受奥曼斯帝国统治多年的塞尔维亚人发动两次革命成功取得自治,及1830年希腊王国成功脱离奥斯曼帝国取得独立,都大大鼓舞了南斯拉夫各民族,各族的民族主义者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力图摆脱奥斯曼帝国独立。

至于帝俄也一直为了夺取地中海出海口,多次向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至1875年,被奥斯曼统治,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央的波斯尼亚因饥荒发现动乱,不久动乱蔓延至保加利亚,1877年,俄罗斯乘保加利亚动乱再次向奥斯曼帝国开战,奥斯曼战败求和,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当中获准塞尔维亚、黑山独立,罗马尼亚则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合并,另外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但有关安排引起英国,奥匈等国不满。1878年,列强举行议定巴尔干秩序的柏林会议,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的独立地位获国际承认,但保加利亚的版图大大缩小,波斯尼亚则交由奥匈帝国托管,奥斯曼帝国仍维持统治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等巴尔干中部的地区。

1908年,奥斯曼帝国发生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奥匈帝国趁机吞并波斯尼亚,奥斯曼帝国无力阻止。奥斯曼帝国在波斯尼亚问题上的软弱无能,加深巴尔干各国对奥斯曼的轻视,加上本来一心想并吞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因奥匈并吞波斯尼亚后,改为计划向南扩展,以图夺取阿尔巴尼亚的出海通道,故多国组成巴尔干联盟,向奥斯曼宣战。

在俄罗斯支持下,泛斯拉夫主义成为巴尔干半岛主流思想,巴尔干半岛诸国也积极扩军及进行外交工作,谋求得到欧洲列强的支持,希望夺取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盟;5月、黑山和希腊也参加;组成巴尔干同盟。

1912年10月8日,黑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10月14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联合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牒,10月17日奥斯曼帝国向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宣战,10月18日希腊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结果奥斯曼帝国被巴尔干联盟打败。

由于列强干涉,1913年5月30日双方在伦敦召开和会,原属奥斯曼的马其顿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及希腊瓜分,塞萨洛尼基则被并入希腊,随后奥匈帝国加入和会,奥匈恐怕塞尔维亚得到阿尔巴尼亚后得到出海通道,会变得更加强大,坚持阿尔巴尼亚必须独立,奥匈的动议正与塞尔维亚一直希望透过夺取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建立一个包含塞尔维亚、门特利哥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及阿尔巴尼亚的‘大塞尔维亚’梦想违背。此后,塞尔维亚国内更加怨恨奥匈,成为奥塞战争以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因。同时,阿尔巴尼亚虽在战后取得独立,但有大量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科索沃在战后并入塞尔维亚,成为二十年纪未科索沃问题的根源。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就马其顿的统治权产生分歧,6月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巴尔干同盟结束。

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场率先使用了机关枪。

相关

  • 普法战争巴登  巴伐利亚王国 符腾堡909,9511,200,000756,285116,696普法战争,在法国称1870年法德战争(法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国称德法战争(德语:Deutsch-Französis
  • 防火巷防火道是植被或其他易燃物品的一个间断,用来制止或减慢山火的蔓延。防火道可以是一条马路:从一条小径到一条高速公路都有,甚至是一条沿着山脊被除去植被而不作任何其他功用的路
  • 冲、繁、疲、难“冲、繁、疲、难”是区分中国清代和越南阮朝的府、州、厅、县职缺不同等次的考语。考语字数越多,地位就越重要。一般以四字俱全者为“最要缺”,三字者(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
  • 唐兰唐兰(1901年1月9日-1979年1月11日),原名张佩,曾用名佩兰、景兰,号立.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
  • 维塞利亚维塞利亚(英语:Visalia,/vaɪˈseɪljə/,vy-SAYL-y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图莱里县的县治,位于中央谷地。面积74.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3,487人。这个数字于2010年上升至124,442人
  • 马克·戴维斯 (天文学家)马克·戴维斯(英语:Marc Davis,1947年9月8日-),美国天文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学和物理学教授。1969年,戴维斯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1973年,他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
  • 帝王韵记《帝王韵记》是高丽史家李承休于1287年(高丽末-朝鲜初期)撰写的乐府体汉文咏史诗,范围由檀君至高丽忠烈王为止。《帝王韵记》的内容涵盖中、韩两国历史,表现中韩两国在文化、历史
  • 第二辅助军团第二辅助军团(英语:Legio II Adiutrix)古罗马军队建制名称。由罗马帝国君主韦斯伯芗于公元70年建立,约存在于公元4世纪初期。活动于古罗马所统治的下日耳曼尼亚等地区并发挥作用
  • 吉欧·耶林内克吉欧·耶林内克(德语:Georg Jellinek;1851年6月16日-1911年1月12日),德国公法学者,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公元1879年成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提出“地位理论”(Statustheorie)。耶林内克所
  • 佟柱臣佟柱臣(1920年3月20日-2011年12月3日),辽宁黑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幼时在白土厂门小学就学,1935年进入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