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耆那教)

✍ dations ◷ 2025-04-05 00:27:09 #我 (耆那教)

我(梵语:आत्मन्,罗马化:), 或称命我(英文:Jīva),佛教称之寿者相,在耆那教教义中,意指真正的自我,相当于人的灵魂。它超越了由形质所构成的、外显可见的补特伽罗,类似于婆罗门教数论派的教义中 神我的概念。在耆那教的宇宙观之中,命我是形成世界的基本原料之一。这个术语最早起源于吠陀教教义中的“梵我”,各个本土印度宗教中皆曾被使用。

耆那教大致上把万物归类为两类,即基料和非基料,而命我是由基料所构成的,但并不是非命,相对于空间和时间等“不是存活着的事物”而言,命我是存活着的。虽然命我是由基料所构成的,但是命我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是众生真正的自我,只是其原有的自性因受罪业遮敝而无法显露出来。耆那教认为命我与属于非命的补特伽罗共同构成完整的个体,故此众生是由基料所构成的,耆那教也认为一位身体完全属于非基料的薄伽梵是绝对无法造创和干预世界的,因此耆那教反对神创论。耆那教认为命我自无始以来便受业力所束缚,因此通过苦行,便能够去除旧有的罪业,而在生活中尽量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则不再增加更多的罪业,最终得以脱离苦海。

佛教否认命我存在,认为这是因无明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而且正正因为执著于存在一个不变的自我,所以才会不断产生错误的观念,导致众生不断产生罪业,又因受业力和执念所束缚而被困在轮回之中,因而无法出离世间、进入涅槃。

相关

  • 易忽略疾病被忽略的热带疾病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简称NTD) 是一类在发展中地区(如漠南非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的低收入人群中,常见的由许多种不同疾病组成的热带感染疾病。这些
  • 降结肠降结肠是结肠的一部分,位于腹腔左部,在脾脏下方与横结肠以直角弯相接,沿左肾外缘下行,在将靠近骨盆时转向内侧,连接乙状结肠。
  • 青蒿素联合疗法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是指用来预防或者治疗疟疾的药物。代表药物有奎宁、氯喹、青蒿素等。抗疟药如进一步按功用细分,尚可分为控制疟疾症状的抗疟药、防止疟疾复发的抗疟
  • 种群遗传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叶叔华叶叔华(1927年6月21日-),女,生于广东广州,祖籍广东顺德,中国天文学家。1927年生于广东广州,祖籍广东顺德。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中国
  • 克利福德·沙尔克利福德·沙尔(英语:Clifford Shull,1915年9月23日-2001年3月31日),美国物理学家,199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5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2001年逝世于马萨诸塞州梅特福德(英语
  • 洛伊·O·迪士尼洛伊·奥利弗·迪士尼 (英语:Roy Oliver Disney,1893年6月24日-1971年12月20日)是华特·迪士尼的三哥,华特迪士尼公司共同创办人兼首任执行长。为了与同名的儿子分别,现今在解说相
  • 论李维《论李维》(意大利语:Discorsi sopra la prima deca di Tito Livio),原书名意为“论提图斯·李维之《罗马史》前十卷”,是一部关于政治、历史与哲学的作品,由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尼科
  • 玉山小飞侠玉山小飞侠(坊间又称玉山黄色小飞侠、黄衣小飞侠)为台湾流传的山区传说。1990年代之前岳界并无此一说法或传说。大致上为玉山登山客所见,并被认为和山难有关;据说在玉山南峰叉路口看到三个戴着宽缘大斗笠,穿黄色登山斗蓬雨衣(俗称“小飞侠雨衣”)的男子站在山谷的边缘,明明队伍就在前方,有些登山客却因而不明就里地脱队,跟着这三个人而坠谷。也有人说这三个人会指引登山客错误方向。据说排云山庄前管理员胡良武、朱克礼也曾目睹数名类似特征的不明人士前来敲门。类似的传说后来也出现在山难频传的奇莱山区;由于出现地点可能不限于玉山
  • 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是一种机器学习模型,一般以自然语言描述为输入,输出与该描述相匹配的图像。这种模型的开发始于2010年代中期,伴随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进步。2022年,最先进的文生图模型,如OpenAI的DALL-E 2、谷歌大脑的Imagen和StabilityAI的Stable Diffusion开始接近真实照片和人类所绘艺术作品的质量。文生图模型通常结合了一个语言模型,负责将输入的文本转化为机器描述,而图像生成模型则负责生成图像。最有效的模型通常是用从互联网上抓取的大量图像和文本数据训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