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

✍ dations ◷ 2025-08-21 08:00:21 #头陀

头陀(梵语:dhūta;或头陀支,梵语、巴利语:dhutaṅga ),佛教用语,也音译作杜多、杜荼、毒他、投多、偷多、尘吼多,是基于中古汉语发音的音译(中古汉语 头 /du/ 陀 /da/),如兼顾意译,可作抖擞、淘汰、抖拣、洮汰、浣洗等,是佛教僧侣的一种修行方式,通常称为头陀行、头陀事或头陀功德(dhūta-guna)。修头陀行的人的称为“头陀行者”。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摩诃迦叶就是头陀第一。因他们长居阿兰若,远离人群,故又称阿兰若比丘,或森林比丘、丛林比丘。又因严行托钵乞食之祖制,又名托钵僧。

头陀一词传到中土之后,广泛的解释中也指行脚乞食的出家人之意,那通常是行脚(日语:行脚)天下,流落江湖,不理头发的苦行僧。

头陀,梵文意指修治、抖擞、弃除,也就是说要涤除烦恼与尘垢,舍却不需要的衣、食、住来修练身心。由于古代印度的宗教里一般的出家者大多是禁止所有欲(占有欲),所以他们认为出家人为了修行功德,居所、饮食都不需要挂念,托钵乞食,堪受人天供养。这“三衣一钵”就是出家修行者最基本之物。

释迦牟尼反对传统沙门的各种苦行,但他同意僧团可以接受一部分使人少欲知足的传统沙门修行方式,因此,他制定了头陀修行法。与头陀相对的,称为聚落比丘,他们平常居住在城镇或是聚落的近郊,与俗人混居。头陀行的例外是结夏安居时期,头陀行者需要回到僧团之中,参加诵戒布萨。在这段期间,除非经过上座长老的允许,僧人不得独自居住或外出。

汉传佛教中,头陀法有十二项。此修行针对一般日常的生活立下十二种修行的条件,所以亦称为‘十二头陀行’。南传佛教则有十三项。依据头陀法,修行头陀行只要生活上有最低的需求“三衣一钵”就足够了。所谓“三衣一钵”是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的三衣(又称为袈裟),与一个使用于饮食的钵。不同经典中,对于头陀行规定的详略不一。

传至后世,头陀行因为履行十二项规定,居无定所四处行脚乞食,所以一般也称为这些修行者为头陀,在世俗看法上这是佛教的苦行僧。

汉传佛教《十二头陀经》记载,头陀行有以下十二项,分别针对食、衣、住的规定。而这些只是制定修行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最终是为了修行功德以达成正果。

南传佛教为头陀十三支,《清净道论》中比前者多出的是:

汉传佛教中,《梵网经》记载修行头陀行者可以保有十八种道具,称为头陀十八物。修行头陀四处云游时,大乘比丘常会携带十八种道具,这就是头陀十八物。这十八种分别是:杨柳枝(用以净牙)、澡豆(洗净用的豆粉)、三衣(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水瓶、钵、坐具、锡杖、香炉、香匣、漉水囊、手巾、小刀、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像等十八种。

相关

  • 德摩根奥古斯塔斯·德摩根(Augustus De Morgan,1806年6月27日-1871年3月18日,英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
  • 月潮间隔月潮间隔,也被称为月潮间隙。它代表了某地区从月亮过中天开始,直到下一次满潮的间隔时间。 潮汐主要是受到月球的重力影响,因此理论上满潮应发生在月亮经过天顶时。 但实际上由
  • 凯布山纳夫在埃及神话中的克贝克塞努弗,或作凯夫山纳和凯布姗那夫(Qebshenuf,Kebechsenef,Kebehsenuf,Qebehsenuf)是葬礼之神、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在他们看管的四个罐子(canopic jars)中他看
  •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英语: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现时为不少欧美大学图书馆所采用,它用了26个英文字母其中的21个(I、O、W、X、Y未被使用)作分类代码,比0-9的
  • 琉球兔琉球兔(学名),又名奄美短耳兔,是一种只分布奄美大岛及德之岛的原始兔。它们是亚洲大陆古代兔的遗族,故被称为活化石。琉球兔的脚很短,身体粗壮,爪大及弯曲,是夜间活动的。它们的耳朵
  • 严仁英严仁英(1913年11月26日-2017年4月16日),天津人,祖籍浙江慈溪,中国妇产科、妇女保健学专家。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费市严家后人。严仁英1913年出生在天津的严翰林胡同,祖父
  • 邵自镇邵自镇,清中期儒学者、诗人。字尹东,号笠塘,宛平人。出自浙东望族余姚邵氏,祖籍浙江余姚县,移籍京师大兴,遂为宛平人。清乾隆六年(1742年),考中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考中辛巳恩科
  • 石毛佐和石毛佐和(1979年2月7日-)是日本女性声优。于千叶县出身。前剧团若草、东京俳优生活协同组合及D-color(日语:ディーカラー)所属,现为自由身。别称佐和ちゃん、さわっち、いしげぇ等
  • 梅什科二世梅什科二世 (Mieszko II,约990年-1034年)。皮雅斯特王朝的波兰国王(1025年-1031年;1032年-1034年)。波列斯瓦夫一世(勇敢者)之子。梅什科二世的统治受到企图独立的大贵族与外国强权的挑战。波希米亚、匈牙利和德国人相继入侵。匈牙利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从梅什科二世手里夺取了斯洛伐克(10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则夺取了上卢日策(1031年)。丹麦也趁机侵入波美拉尼亚。1031年,梅什科二世的兄弟贝斯普里姆夺走了他的王位。在波希米亚公爵奥尔德日赫帮助下,梅什科二世在103
  • 登封观星台登封观星台,也称为告成天文台,最早是周公建造的观星台,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邻近告成县,是世界遗产之一。这个观星台有悠久的历史,从西周开始到元朝的初期。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1276年将它重建成一个巨大的天文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附近还有建于唐朝开元十一年(723年)的周公测景台。据说周公在这个地方树立了圭表(使用阴影或晷针测量太阳位置),他在数学、天文与星占的成就,记载在周髀算经。唐朝的天文学家一行在国内各地建立了20余个标准化的晷针来测量不同地点的均时差。后续的刘焯从AD604年起,在在现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