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障事件

✍ dations ◷ 2025-08-27 19:36:13 #路障事件

 拉脱维亚

苏联 苏联

路障事件(拉脱维亚语:Barikādes)指的是1991年1月13日至27日期间拉脱维亚独立运动人士与苏联军队对抗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此次事件的得名于拉脱维亚人在各处设置的路障。

翌年前,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重建独立的拉脱维亚共和国(英语:On the Resto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Republic of Latvia)》这一法案,并预料到苏联军队会试图用武力重新控制拉脱维亚。在1月初苏联的特别用途机动单位袭击里加以后,拉脱维亚政府号召人民建立路障来保护可能被攻击的目标(主要在首都里加以及附近的Ulbroka、库尔迪加和利耶帕亚。六人在后来的冲突中被杀,数人因苏联特别用途机动单位枪击或殴打而受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脱维亚被苏联占领.在1985年,戈尔巴乔夫推出改革重组和开放政策,希望能够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这些改革同时放宽了苏联在政治自由上的限制。随着政治的开放也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后果,过往苏联政府所否认以及保密的事件的曝光,使民众对政府造成不满,政府对苏联-阿富汗战争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处理手段更加深化了这种不满。而苏联中央政府长期打压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开始在苏联加盟共和国中蔓延。

对苏联政权的大型游行示威已经开始。在拉脱维亚也已经开展了独立运动。独立运动的支持者—拉脱维亚人民阵线(英语:Popular Front of Latvia),拉脱维亚绿党,拉脱维亚民族独立运动党(英语:Latvian National Independence Movement)—赢得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高苏维埃选举,在1990年3月18日成立拉脱维亚人民阵线,反对亲苏派。

在1990年5月4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也就是之后的拉脱维亚最高议会宣布拉脱维亚独立宣言并开始脱离苏联。苏联对以上行为不予承认并认为是违反苏联宪法。结果,拉脱维亚与苏联以及独立运动与亲苏派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例如拉脱维亚劳动人民国际阵线以及其他共产党组织也由此开始壮大。

亲苏阵营开始尝试以武力来夺取在拉脱维亚的权力。一系列的炸弹爆炸事件发生在1990年12月,苏联元帅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承认军方与头四起的爆炸事件有关,其他爆炸事件的主谋未知,亲共党媒体把这些事情归咎与拉脱维亚民族主义分子所为。

苏联政府以及其他亲苏团体扬言威胁会宣布紧急状态,授予戈尔巴乔夫在拉脱维亚的无限权力以及军方会实施在波罗的海的加盟共和国的命令。当时苏联军队,特别用途机动单位和KGB均驻扎在拉脱维亚。1990年12月23日KGB的大型战斗群在尤尔马拉被曝光。当时有传言指将会有政变和独裁统治。苏联外交部长爱德华·谢瓦纳兹在12月20日辞职时对此深信不疑,并写到独裁统治将会来临。

在1990年12月11日,人民阵线发布了声明,指无需担心害怕苏联总统行使无限权力,而每个人也应该准备思考一下如果行使了无限权力后应该做些什么。人民阵线也提出一些建议给人们,一旦苏联成功镇压之后要怎么做。这些计划显示出对独立的支持和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游说在拉脱维亚的俄罗斯裔人加入志愿卫队,尤其是那些军官们,解释人民阵线的理念和俄罗斯民主派人士相同。这样做同时也为了保护当地的经济和保持资讯流动。

万一苏联成功控制拉脱维亚,计划会提倡人们进行公民不合作运动—无视苏联当局的任何命令与要求,以及苏联提倡的选举与公投,进行罢工及按章工作以削弱苏联经济,或进行非法工作以支持独立运动和帮助独立运动支持者打入苏联机构工作。最后,仔细记录苏军在紧急状态中的任何罪行。

 苏联: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 阿努阿尔别克·阿利姆扎诺夫(俄语:Алимжанов, Ануарбек Турлыбекович) · 根纳季·伊万诺维奇·亚纳耶夫 ·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卢基扬诺夫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俄罗斯: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 鲁斯兰·伊姆拉诺维奇·哈斯布拉托夫 · 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鲁茨科伊 · 根纳季·布尔布利斯
 乌克兰: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 维托尔德·帕夫洛维奇·福金
 白俄罗斯: 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维奇 · 维亚切斯拉夫·克比奇

相关

  • 藏缅语族藏缅语族是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不丹、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的一组语言。根据民族语网站2009年的资料,藏缅语族共包含有435种语言,其中主要的语
  • CVL-26 蒙特利号蒙特利号航空母舰(CVL-26)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独立级航空母舰的五号舰。她是美军第三艘以蒙特利为名的军舰,纪念美墨战争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战役。蒙特利号在
  • 伊予若宮线路所伊予若宫线路所(日语:伊予若宮信号場/いよわかみやしんごうじょう  */?)是一位于日本爱媛县大洲市、隶属于四国旅客铁道(JR四国)的铁路设施,是用来分流新旧予赞线(俗称山线和海线)
  • 中华航空358号班机空难中华航空358号班机是中华航空一个由台湾中正国际机场(今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飞往美国安克拉治(泰德·史蒂文斯安克拉治国际机场)的货机航班。1991年12月29日,这架机身编号B-198、负
  • 山西省 (清)山西省(满语:ᠰᠠᠨᠰᡳ ᡤᠣᠯᠣ,穆麟德:),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1644年,设宣大总督,驻大同镇,山西布政使司、山西巡抚,驻太原府。1658年裁撤宣大总督,1661年,设山西总督,驻太原
  • SLOW LOOP-女孩的钓鱼慢活-中文版单行本第一集封面《SLOW LOOP-女孩的钓鱼慢活-》(日语:スローループ)是日本漫画家うちのまいこ(日语:うちのまいこ)的漫画作品。于芳文社的杂志《Manga Time Kirara Forward
  • 老荒原站老荒原站(德语:U-Bahnhof Alte Heide)是一座慕尼黑地铁6号线位于施瓦宾-弗莱曼的一座车站,位于北部陵园站和学生城站之间,毗邻德意志银行网点、南奥乐齐超市和艾迪卡超市,人流多为
  • T-64主战坦克T-64主战坦克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发的主战坦克,是苏联标准下第一款第三代的(苏联标准是T-62为第二代。M1、挑战者和豹2和T-80为第四代)主战坦克,仅在苏联及解体后的多个独联体国
  • My Moment《My Moment》是美国青少年歌手瑞贝卡·布莱克的一首歌曲。该曲由布兰顿·汉密尔顿、 昆廷·托伯特创作,并由两人同查尔顿·彼得斯合作担任制作人。
  • 陈烈 (宋朝)陈烈(1012年-1087年),字季慈,学者称季甫先生,宋朝名士。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初举进士,不利,即罢举。宋仁宗多次召他均不起。后为本州教授,在职不受廪奉。陈烈与刘彝、陈襄、郑穆、周希孟并称“海滨五先生”,与陈襄、郑穆、周希孟并称“海滨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