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尼德兰人的血脉
✍ dations ◷ 2025-04-03 11:07:16 #尼德兰人的血脉
《尼德兰人的血脉》(荷兰语:Wien Neêrlands Bloed)又译《荷兰人血统》,是荷兰1815年至1932年间的国歌。1815年,比利时与荷兰合并为荷兰王国,并开始探讨征集新国歌。早在荷兰共和国时期,《威廉颂》已经广为流传。然而当时,这首歌更倾向于一首奥兰治王室的赞歌,17、18世纪,当时的民众对奥兰治王室褒贬不一,这首歌普适性不强。尤其在法国托管下的荷兰南部,反对奥兰治王室的爱国者党长期占主导地位,威廉颂极不受欢迎。拿破仑倒台后,奥兰治王室即位。王室欲改变以往的形象,选择一首政治中立的国歌。此外,1815年全荷兰人民团结建立荷兰联合王国时,荷兰南部多为天主教居民,而《威廉颂》有时被解读为加尔文主义,考虑到一首新歌可能更受南部居民欢迎。随之,海军上将杨·亨德里克·凡·金斯贝尔根(Jan Hendrik van Kinsbergen,1735年-1815年)组织了新国歌的征集选拔。荷兰诗人亨德里克·托伦斯 (Hendrik Tollens,1780年-1856年)和他的《Wien Neerlandsch bloed …》最终胜出。数位作曲家尝试谱曲失败后,最后由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德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威尔姆斯(Johann Wilhelm Wilms,1772年-1847年)谱曲。女王威廉明娜即位后,歌词修改为现代化语言,并就女王即位将“国王”换为“女王”。有争议的第二句“van vreemde smetten vrij”(从外国的玷污中解放)也被替换。尽管有了新的国歌,《威廉颂》仍人气不减,1898年女王威廉明娜的即位仪式中也演奏了《威廉颂》。《威廉颂》于1932年5月10日正式取代《尼德兰人的血脉》作为荷兰国歌,并由荷兰皇家海军和陆军使用至1939年。原因是1815年更换的新国歌实际比原来的《威廉颂》带来了更多争议,一些社会党人甚至拒唱。以下歌词为1898年改正后的第一段。
相关
- 第二代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沿岸流沿岸流(英语:longshore current)是指波浪推向岸边,有时波峰列(波列)并不平行海岸线,两者形成的夹角,一波一波的波浪推动成一股贴岸而行的海流。近岸水流的流动方向与碎波区底床地形.
- 东哥特人东哥特人(Ostrogoths),港、台译作东哥德人,是哥特人的一个分支,3世纪时曾在黑海北边建立一个帝国。5世纪末在意大利建立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自波罗的海地区向南扩张,建起一个其幅
-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 journal:scholarly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
- 巩膜巩膜属于眼球纤维膜,在眼球内,约占眼球纤维膜的5/6,为乳白色不透明的纤维膜,起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巩膜前缘接角膜缘,后方与视神经的硬膜鞘相延续。巩膜与角膜
- 哺乳类胚胎发育胚胎发生(英语:embryogenesis)也称为胚胎形成或胚胎发育,是胚胎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起源是将只有单套染色体的细胞,融合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卵,可以经由卵子与精子受精
- 三角家庭三角家庭(法语:Ménage à trois)源于法语词,指3人发生性关系并住在同一屋檐下,按字面翻译为“三人家庭”或“三人行”。由于欧洲基督教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此名称多指欧洲的夫妇
- 菲律宾人1排: 科拉松·阿基诺 · 埃米利奥·阿奎纳多 · 莫拉莱斯·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2排:菲律宾人是菲律宾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也指具有菲律宾血统的人。在菲律宾国内
- 地心地核(英语:core),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它可再分为内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传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类无
- 电解槽电解池(英语:electrolytic cell)是用于电解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某些平常情况下无法自发的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电解池一般由电解液和两个电极组成,电解液可以是盐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