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声(闽东语:兩個聲,平话字:lâng-gā-siăng,实际读音:/laŋ21 ŋa21 liaŋ55/),是福州十邑地区对居住于十邑地区,但祖籍非福州、没有本地化的人群的一种称谓。“两个声”一词,其字面意思是“两个不同的声音”,意指说话口音与本地人不同的人,亦即外地人。一般而言,这个族群不包括族谱上显示迁自中原的福州人或已经完全被福州族群同化的人。
时过境迁,“两个声”一词又有了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大陆,特指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及之后(1940至1950年代后)随共产党大批迁入福州地区并定居于此的外地人及其后裔(多为北方人)。在马祖,特指国民政府派驻马祖进行“保乡卫岛”的国军军人。
“两个声”一般以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或国语)为第一语言,其中许多人的福州话口音不纯正或根本不会福州话。在历史上,“两个声”这个族群与疍民(福州话贬称为“曲蹄”)一样,会受到本地人的排斥。
在今日的福州语里,“两个声”一词又多了一些含义:也可以指不会讲福州话的福州人,或者福州话讲不清楚的福州人。
在马祖地区老一辈会用“两个声”指外地人,在早期驻军时代,对外地来当兵的阿兵哥通常以此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