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音乐节(葡萄牙语:Festival da Canção 或 Festival RTP da Canção)是由葡萄牙广播电视公司主办的国际型节日,其目的是为了选出当年代表葡萄牙出战欧洲歌唱大赛的代表选手。自1964年开始举办。
如同很多独立国家举办的音乐节,葡萄牙音乐节对于1960及1970年代那些初期的音乐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左翼的作曲作词家们尝试将具颠覆性的歌词放入比赛的创作中,受到好评。在1974年葡萄牙参赛曲《E depois do adeus》作为康乃馨革命的引信在国际间扬名后,葡萄牙对外国文化的开放程度日益增长,尽管葡萄牙音乐节仍是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但已被视为较小的音乐比赛,参与的曲目往往是低于水准的流行歌曲,或者对于音乐产业较无关键性的作品。
1990年代起,民众对于音乐节比赛的热情貌似有复苏的景象,且被认为是新人开始歌手生涯的方式之一。国际知名的葡萄牙歌手Dulce Pontes及Sara Tavares分别于1991年及1994年的赛事初次登场。许多其他较不出名的表演者如Lucia Moniz及Anabela,也因这个比赛而跃上国际舞台。
在1996年时的欧洲歌唱大赛,葡萄牙得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名次第六名,随后成绩逐渐下降。2000年时,由于葡萄牙前五年的比赛成绩太差,遭到欧洲歌唱大赛主办单位拒绝参赛,导致当届葡萄牙音乐节的冠军Liana无法参加赛事。2002年因没有参加欧洲歌唱大赛而没有举办葡萄牙音乐节,不如以往(1970年及2000年)未参赛也举办音乐节的传统。2001年开始音乐节的比赛制度出现改变。2005年葡萄牙广播电视公司改以委托创作形式决定参赛曲,而不是以竞赛的形式。
2006年起葡萄牙广播电视公司似乎将参赛资格限定于传统的多人歌手,多人创作者的竞赛制度,被认为是“怀旧型的歌曲及比赛”。2007年时制作人也被邀请参与了歌曲、歌词及歌手选拔,使得当年的参赛者Sabrina几乎得以进入决赛,这也给了葡萄牙广播电视公司维持相同赛制的信心。2009年,葡萄牙广播电视公司进行了参赛歌曲的公开招标,废除以往以邀请形式制作歌曲的方式,一共有24组参赛歌曲经由网络投票决定出12组,参加现场比赛。
2010年大幅更改了赛制,举行两次的半决赛及一次决赛来决定胜者。国外的作曲家又重新允许参赛,但表演者必须是葡萄牙人且演唱的曲子必须是葡萄牙语。2017年葡萄牙以萨尔瓦多·索布拉尔演唱的《Amar pelos dios》赢得当届的欧洲歌唱大赛冠军,迎来葡萄牙参赛以来的首次胜出。
Rosa Maria de Betten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