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

✍ dations ◷ 2025-08-15 12:03:04 #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

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日语:東北大学災害科学国際研究所 ;英语: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Disaster Science, Tohoku University,简称IRIDeS)是隶属东北大学的研究所,总部位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青叶区。该研究所为了减轻国内外的巨大灾害,以建立、发展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实践性防灾学为目标。该研究所下属5个部门和1个灾害统计中心,并在宫城县气仙沼市设有分所。

2000年11月,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日语:地震調査研究推進本部)发布了关于宫城县近海将在30年内有99%的概率发生大地震的报告。以该报告为契机,日本东北大学开始了以与地区合作、文理融合的形式来组建研究团队的活动。该研究团队致力于以“实践性防灾学”研究灾害情报的模式、避难所的运营、回家困难者的问题和灾害发生时的宠物问题。2007年,东北大学防灾科学研究据点开始活动。该研究据点由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导事务,共由19个领域组成。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近海发生了日本近代地震观测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即震级达到MW 9.0级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该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共造成至少2万人死亡,并引发了国际核事件分级达到最高级(7级)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为了针对东日本大震灾进行研究,有更多的教职员加入了东北大学防灾科学研究据点。该研究据点不仅开展了有关震灾的多方面调查和研究,还支援了受灾地的复兴。随后,东北大学以大幅度扩充防灾科学研究据点的形式,在2012年4月11日正式成立了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首任所长为平川新。在担任所长一职之前,他曾担任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

2013年10月,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气仙沼市分馆竣工并投入使用,旨在加强区域合作体制。此外,该分馆还致力于为当地居民普及防灾知识、举办防灾训练、培养市民灾害时生存能力的活动等。2014年4月,东北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教授今村文彦就任第2任所长。同年9月,位于东北大学青叶山新校区的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建筑主体正式竣工,并在同年11月10日正式启用。

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通过加强与东日本大地震受灾地的合作,在为受灾地的复兴做出具体贡献的同时,以创建能够应对复杂化、多样化的自然灾害风险的社会为目标,致力于新的防灾减灾技术的开发。具体的长期目标共有4个,分别为阐明全球规模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原理和影响机制、基于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情况和教训,重建防灾减灾技术、以灾区支援研究和历史的观点,对灾害周期和复兴再评价和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下属5个部门和1个灾害统计中心。每个部门和中心还下辖若干个领域研究室和办公室。

相关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简称第二共和,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体。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成功后,七月王朝崩溃,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了法兰西第
  • 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Саха (Якутия),罗马化:Respublika Sakha (Yakutiya))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于远东联邦管区。1922年4月27日,苏联在俄罗斯苏维
  • 臭鼬臭鼬(学名:Mephitis mephitis,美俚称:Skunk),是臭鼬科最著名的一种动物。臭鼬广泛分布在北美洲墨西哥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加拿大和美国都非常常见,甚至被当作宠物驯养。臭鼬的体毛为黑
  •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本文是 欧洲联盟的政治与政府 系列条目之一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英语: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 是欧盟共同外交
  • 安东内斯库扬·安东内斯库(罗马尼亚语:Ion Antonescu,罗马尼亚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大西洋会议坐标:62°38′56″S 60°21′54″W / 62.64889°S 60.36500°W / -62.64889; -60.36500大西洋会岭(英语:Atlantic Club Ridge)是南极洲的山岭,位于南设得兰群岛中利文斯顿岛东部
  • 玫瑰虾玫瑰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var. "red"),又名火焰虾或樱花虾,是来自台湾的一种淡水虾,为黑壳虾经人工繁殖之改良品种,其色为浅红且成网纹,具观赏价值。若其色为遍体深红或酒红
  • 西伯利亚野牛西伯利亚野牛(学名:Bison priscus),又名草原野牛,是生存于第四纪欧洲、中亚、北亚、白令陆桥及北美洲加拿大至墨西哥地区草原上的野牛。该生物现已灭绝,有时会出现在石洞壁画中。
  • 廖平《清代学者象传》第二集之廖平像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后改名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
  • 黎明-3中程弹道导弹黎明-3中程弹道导弹为伊朗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估计为2000至2500公里。伊斯兰革命卫队于2006年3月31日揭露该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