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巴顿

✍ dations ◷ 2025-04-04 18:28:56 #剑桥大学彼得学院校友,东英吉利亚大学校友,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爱丁堡大学教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会员,演化生物学家,群体遗传

尼可拉斯·汉弥尔顿·巴顿(英语:Nicholas Hamilton Barton),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1955年8月30日 - ),又称尼克·巴顿(英语:Nick Barton),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

1976年以毕业于剑桥大学彼得学院,取得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最高级荣誉(First-class degree)。1979年,在哥弗雷·何维特(Godfrey Hewitt)的指导下,自东英吉利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是短暂地在剑桥大学当了一名助教,然后成了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系的讲师。在1982年巴顿最知名的研究包括主要以红腹铃蟾作为模式生物的杂交区(hybrid zone)研究,以及和麦克·杜瑞里(Michael Turelli)合作发展多重基因座遗传学的数学架构。研究的问题包括上位效应(epistasis)、性的演化、物种形成、以及适应的速率限制。

1990年转至爱丁堡大学,是吸引其先前合作对象布莱恩·查尔斯沃思(Brian Charlesworth)和狄波拉·查尔斯沃思(Deborah Charlesworth)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爱丁堡大学在计量遗传学和族群遗传学的领先地位。巴顿在1994年升为教授。2007年巴顿和德瑞·布瑞斯(Derek E.G. Briggs)、强纳森·艾森(Jonathan A. Eisen)、大卫·高史汀(David B. Goldstein)及尼潘·帕特尔(Nipam H. Patel)合著了一本演化生物学的大学教科书(),书中将分子生物学、基因体学和人类遗传学与传统的演化生物学整合。

2008年移居奥地利克洛斯特新堡,成为奥地利科技学院的第一位教授。

1995年同时获选为皇家学会和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他在2005年获得Wolfson Merit Award。在2008年他是获得伦敦林奈学会每50年颁发一次的达尔文-华勒斯奖章的13人之一。

相关

  • 高德纳高德纳(英语:Donald Ervin Knuth,音译:唐纳德·尔文·克努斯,1938年1月10日-),出生于美国密尔沃基,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荣誉退休教授。高德纳教授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
  • 信息架构信息架构(英语: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是在信息环境中,影响系统组织、导览、及分类标签的组合结构。它是也基于信息架构方法论,并运用内容管理技术来管理和组织信息的一个专门
  • 岩石学岩石学(英语:Petrology)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岩石的一门科学。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成因、变化规律、分布状况以及其实用的
  • 江浙江浙指中国长江、浙江一带,为地理泛称。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皖南、苏南、上海、浙江以及周边地区。清朝初年为江南省(今天江苏,上海,安徽)和浙江省的合称(全祖望的《江浙两
  • 托勒密七世托勒密七世·尼奥斯(笃爱父亲者二世)Πτολεμαίος Ζ' Νέος Φιλοπάτωρ。他是托勒密王朝后期一连串不知身世的王子。一种说法认为托勒密七世可能是托勒密
  • 豪特里维期豪特里维期(英语:Hauterivian)是白垩纪的第三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132.9–129.4百万年前。这一概念最早由瑞士地理学家雷诺阿于1873年提及,并以瑞士纳沙泰尔湖畔城镇豪泰里夫为之
  • 蜂群崩坏症候群蜂群崩溃综合征(英语: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缩写:CCD),或称蜂群衰竭失调,大批蜂巢内的工蜂突然消失,欧洲蜜蜂蜂群大量死亡,造成蜜蜂生态崩解。于2006年末在美国首次将这个现象命
  • 四一九革命四·一九运动(朝鲜语:4·19 혁명/4·19 革命)是一场于1960年3月起由韩国中学、大学生和劳工领导的学运,当时由于韩国总统李承晚在第四任总统选举(朝鲜语:대한민국 제4대 대통령 선
  • 奇虎360与腾讯QQ争斗事件奇虎360与腾讯QQ争斗事件,又称3Q大战、360与QQ的纷争,是指2010年中国两间大型软件公司奇虎公司和腾讯公司之间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当竞争的事件。2010年9月,奇虎针对腾讯QQ先后发
  • 萨缪尔·德·尚普兰萨缪尔·德·尚普兰(法语:Samuel de Champlain,1574年8月13日-1635年12月25日)是法国探险家,地理学家,魁北克城的建立者。也是法国同北美贸易,特别是皮毛贸易的开拓者。尚普兰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