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帖

✍ dations ◷ 2025-05-03 05:25:28 #1161年出生,卒年不详,元太祖皇后,元朝皇太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蒙古语:ᠪᠥᠷᠲᠡ,鲍培转写:,西里尔字母:Бөртэ;1161年-1236年后),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皇后,弘吉剌氏,成吉思汗正妻,父亲特薛禅,母亲名叫速坛。

成吉思汗有数十位妻妾,分居在四个斡耳朵,其中每个斡儿朵又有数个皇后与妃子,孛儿帖居于第一斡儿朵,并且排行第一,地位最高,她也最得成吉思汗敬重。

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孛儿帖的年纪比成吉思汗长一岁。她为人贤明,帮助成吉思汗创立大业。她与成吉思汗刚结婚的时候,便被蔑儿乞人掳走,成吉思汗便请求克烈与札达兰两部落的援军进攻敌人,最后终于救回孛儿帖。原本成吉思汗与札达兰的部长札木合有结拜之谊,但孛儿帖深知札木合有要与成吉思汗兼并的意思,便劝成吉思汗与札木合分离。成吉思汗与札木合分离后,果然独霸一方。

蒙力克的第四个儿子阔阔出,假巫术之名挑拨成吉思汗与其弟合撒儿的感情,又羞辱斡赤斤,于是孛儿帖进言,请成吉思汗杀阔阔出,从此安定了族人。

孛儿帖生有四个儿子与五个女儿,儿子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其中窝阔台后来登基,是元朝的太宗皇帝;女儿分别是火臣别吉、阿剌海别吉、秃满伦、阇阇干、阿勒塔伦。当初孛儿帖被蔑儿乞族掳走,等救回时已有身孕,于是传说这时生下的朮赤可能是蔑儿乞人的孩子,而“朮赤”二字是“客人”的意思。但也有人说孛儿帖被篾儿乞人掳走的时间不超过九个月,朮赤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儿子。

孛儿帖卒年不详,但可以确知的是当成吉思汗过世时(1227年),她尚在人间。根据《元史·太宗本纪》记载,元太宗八年(1236年)秋,“诏以真定民户奉太后汤沐”,可以推断直到1236年,她尚在人世。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为祖母孛儿帖上谥号为光献皇后。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为孛儿帖加上尊谥翼圣,从此之后,孛儿帖的谥号变为光献翼圣皇后。

终元朝之世,弘吉剌氏的女子做为正宫皇后者有十一人,被称为皇后与追尊为皇后者有九人。弘吉剌氏娶公主为妻者有六人,娶公主又被封王爵者十三人,这些福荫都是由孛儿帖所开始。

“孛儿帖”的蒙古语意是“苍色的”、“灰青色的”。《元史》里将其名后加上“旭真”二字,其实并非名字,而是“夫人”的意思,就像满语中的福晋一样。

相关

  • 百慕大坐标:32°20′N 64°45′W / 32.333°N 64.750°W / 32.333; -64.750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4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
  • 引力重力(英语:gravitation/gravity),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引力与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及强相互作用力一起构成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在
  • 印刷印刷是指将影像或文字原稿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技术。一般使用印刷机将油墨印在纸张上,它是出版的基本组成部分。印刷机是能够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机械。活字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
  • 李约瑟李约瑟,CH,FRS,FBA(英语: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生于英国英格兰伦敦,生物化学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 “成仁”、“取义”仁义是仁和义的合称。由于儒家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分别提倡仁和义,因此两者经常并称,成为中国读书人最主要价值观。例如孟子:“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 伯尼纳山脉贝尔尼纳山脉是欧洲的山脉,是中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横跨瑞士东部和意大利北部,长33公里、宽41公里,面积71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4,049米。
  • 韦特莫里森·雷米克·韦特(Morrison Remick "Mott" Waite,1816年11月29日-1888年5月23日),是一名来自俄亥俄州的律师、法官和政治家。于1874年至1888年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在
  • 法国国徽法国没有法定的国徽,但常用的徽号在1912年被采用于外交场合,并在1953年被用于呈交联合国。图案包括了一面两头饰以狮子和鹰头、中间书法国国名缩写“RF”的盾,后为象征权威的束
  • 键偶极矩键偶极矩是衡量化学键的极性大小的物理量,表示为键矩是向量,方向从正指向负。键矩单位是德拜(D,Debye)或库仑·米(C‧m) 1D= 3.336X10-30C‧m
  •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缩写为CSCW)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的Irene Greif和迪吉多(DEC)的Paul Cashman在1984年提出的。于198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