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登堡王朝

✍ dations ◷ 2025-07-06 05:43:49 #德国贵族,奥尔登堡王朝,丹麦朝代

奥尔登堡王朝是德国北部的贵族家族,起源于奥斯纳布吕克北部的地区。1100年首次提到埃基尔玛一世(Egilmar I.),他是文献上第一位已知的家族成员,一般视为奥尔登堡家族创始人。

奥尔登堡之名源于1108年首次在一份文献中提到的、位于洪特河畔的城堡(奥尔登堡)。自12世纪中叶起,奥尔登堡伯爵以这座城堡作为驻地。

1448年,奥尔登堡伯爵迪特里希·冯·奥尔登堡(Dietrich von Oldenburg)的长子克里斯蒂安一世当选为丹麦国王,使得家族在欧洲的地位大增。克里斯蒂安一世的弟弟格哈特四世则继承了奥尔登堡伯爵的头衔,惟此旁支于1667年因安东·君特伯爵(Anton Günther)无子灭绝。然而安东·君特有一私生子建立了阿尔登堡-本蒂克家族(Haus Aldenburg-Bentick)。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王分支中,则分出了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王朝。

宗德堡一支又分为许多分支,其中奥古斯滕堡分支于1931年灭绝。而比较新的格吕克斯堡分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王朝则于1863年通过克里斯蒂安九世登上了丹麦王位;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儿子乔治一世成为希腊国王,其子孙一直统治到1967年;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孙子哈康七世于1905年成为挪威国王,挪威至今依然名为奥尔登堡王朝。

英国王储查理斯王子的父亲出身希腊王室,因此他是奥尔登堡王朝的后裔。但是他的子孙若继承英国王位,王室会保持温莎王朝的称呼。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则于此前即由彼得三世登上俄罗斯的王位。彼得三世的后代直至1918年以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罗曼诺夫王朝之名存续。

1751年,戈托普王朝的一个儿子阿道夫·腓特烈登上了瑞典王位,成为至1809年占有瑞典王位的王朝,最终灭绝于1878年。1773年,阿道夫·腓特烈的一个兄弟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获得了奥尔登堡伯爵领地,并于1776年被提升为公爵。他的后代于1815年成为奥尔登堡的大公,并在当地统治至1918年。

今天奥尔登堡王朝最著名的成员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和西班牙的王后索菲亚。

相关

  • Ohno, S.大野干(日语:大野乾/おおの すすむ Ōno Susumu,1928年2月1日-2000年1月13日)是一位出生于韩国,旅居于美国的日本遗传学家与演化生物学家,他提出了基因重复的概念,并研究X染色体上的
  • 巴东勿刹站巴东勿刹站(马来语:Stesen Kereta Api Padang Besar)是马来西亚玻璃市州巴东勿刹区的火车站,属于KTM电动列车服务(ETS)和KTM通勤铁路北马区的其中一站,也是北马区巴东勿刹线和西海
  • 非洲草原象非洲草原象(学名:)又名普通非洲象,体型较大,毛色为灰色,后臀与前肩同高,象牙极长,并向上弯曲。非洲象是象科的一个属,于1825年由乔治·库维叶男爵命名。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米,最高更
  • 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波兰语:Stanisław Moniuszko,1819年5月5日-1872年6月4日),波兰作曲家、指挥家。1819年生于明斯克附近的乌贝尔庄园。1837年到柏林学习音乐,回国后在维尔
  • 黄东焜黄东焜(1927年12月14日-2012年6月12日),笔名黄敏,生于日治台湾台南州台南市,著名国语流行音乐及台语流行音乐词曲创作者,曾获金曲奖特别贡献奖。在音乐生涯之外,他也热衷于摄影,曾任
  • 摩尔多瓦人口据2004年摩尔多瓦人口普查,在摩尔多瓦政府实际控制区一共有人口3,383,332人。而据2004年聂斯特河沿岸人口普查,聂斯特河沿岸共有人口555,347人。两者合计的话摩尔多瓦共有人口
  • 高山植物园高山植物园(意大利语:Giardino Botanico Alpinia)是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斯特雷萨的一座专门种植高山植物的植物园,占地4 公顷。它位于马焦雷湖上方高800米处,可以通过缆车到达,湖光
  • 高桥爱高桥爱(1986年9月14日-),福井县出身,日本女子偶像团体“早安少女组。(以下简称早安)”第五期成员,隶属演艺经纪公司UP-FRONT AGENCY旗下。2007年6月2日接任队长(队史第六任),在任近四
  • 罗伯特·骚塞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1774 - 1843),英国浪漫派诗人,湖畔诗人之一。1813年被封为桂冠诗人。骚塞还是一位多产的书信作家、文学学者、散文作家、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他为
  • 第一夫人《第一夫人》(英语:)是一部2016年美国传记剧情片,由帕布罗·拉拉因执导、Noah Oppenheim编剧。影片围绕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一事展开,聚焦娜塔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