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

✍ dations ◷ 2025-04-18 13:19:54 #明朝典籍,植物学书籍

《救荒本草》,中国第一部专门记录可食用野生植物的著作,作者朱橚(周定王,明太祖第五子),成书于15世纪初,初版2卷,详细描述414种植物的特性、食用部分及其食用方法,在中国植物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救荒本草》的作者是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橚,王府中的学者卞同作序。朱橚封地在河南省开封,为了研究饥荒时可作食用的植物:282,他将采自河南省各地的野生植物栽培在园圃中,观察其特性和生长情况,写出《救荒本草》:142。

《救荒本草》描述414种植物,附有插图,其中138种在以前的本草学书籍中已见记录,276种是新收录的。当中草类植物占245种,木类植物占80种,禾谷类植物占20种,果类植物占23种,蔬菜类植物占46种,合共414种。书中每种植物都有精美插图,先说明其产地和别名、寒热性质、味道甘苦,然后说明处理和烹调方法。现代学者已鉴别出书中所载87%的植物。:283-285

《救荒本草》初版于1406年,今已不存,其后1525年、1555年和1593年再版:152-155。1555年版把此书作者误题为朱橚儿子周宪王朱有燉,其后李时珍和徐光启也沿袭了这个错误:153。徐光启认为《救荒本草》相当重要,把此书收录在他编纂的《农政全书》中,1639年出版:285。日本也翻印此书,分别有1716年及1799年版,这两个版本同样误会作者是周宪王朱有燉:156-157。药物学家伊博恩(Bernard E. Read)把《救荒本草》译为英文,题为“”,1946年在上海出版。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1525年版本,流传于世:159、153。

《救荒本草》是第一部专门记述救荒植物的著作,将中国植物学领域从药用植物扩展到所有可供食用的植物,受学者赞誉为“中世纪时代最杰出的草药志”:286、301、285,“具有科学性的植物学著作”:142。后世有不少著作仿效《救荒本草》,如1524年王磐《野菜谱》、1582年周履靖《茹草编》、约1600年屠本畯《野菜笺》、1622年鲍山《野菜博录》等:296-298。书中记录的植物,到20世纪中至少有73种成为中国驯化栽培的园艺植物(如水慈菇),16种以上采用于欧洲或日本的膳食。在西方,到18世纪才有宗旨与《救荒本草》相同的著作出现:285、293、281。

相关

  • 卡尔·蔡斯卡尔·蔡司公司(Carl Zeiss AG)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它由卡尔·蔡司、恩斯
  • 西子湾站西子湾站位于台湾高雄市鼓山区,副站名哈玛星/中山大学,为高雄捷运橘线的捷运车站。实际上位于哈玛星聚落内,同时离西子湾尚有一段距离,本站为橘线终点站。目前可与环状轻轨哈玛
  • 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是痢疾的一种,因溶组织内阿米巴变形虫的原虫感染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所传染。多见于热带地区卫生较差的农村,夏秋季发病率较多,其中以成年男性患
  • 公明党公明党(日语:公明党/こうめいとう Kōmei-tō */?)是日本的一个政党,简称“公明”。英文名称Komeito或Clean Government Party(CGP)。公明党与日本知名的宗教法人组织创价学会有
  • 棱齿象属† (模式种) † †棱齿象属(学名:)动物通称棱齿象,又称剑棱象,是一种已绝种的象,生存于中新世的中期到晚期,可能是由某种生活在非洲的嵌齿象演化而来,后来才分布到西欧(如意大利),身长
  • 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阿格·哈马尼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阿格·哈马尼(法语:Ahmed Mohamed ag Hamani,1941年-),马里政治家,2002年6月9日在阿马杜·图马尼·杜尔当选马里总统后被委任为总理,但他在2004年辞职。他在200
  • 瓦连京·格鲁什科瓦连京·彼得罗维奇·格鲁什科(俄语:Валенти́н Петро́вич Глушко́,英语:Valentin Petrovich Glushko,1908年9月2日-1989年1月10日),苏联著名火箭学家,曾与
  • 小港 (青岛)小港,是位于中国青岛市北区胶州湾东岸的一个港口,在中港南侧,开口西向,宽约80米。港内水域面积为3.4万平方米,有南北两道防波堤,其中北防波堤长300米,南防波堤长240米,两堤前端设有
  • 伯纳德·海廷克伯纳德·约翰·赫尔曼·海廷克,CH,KBE(荷兰语:Bernard Johan Herman Haitink,1929年3月4日-),尼德兰指挥家。海廷克出生于阿姆斯特丹,曾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英语:Conservatorium van
  • 城子崖遗址城子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和命名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所属的章丘区龙山街道武原河畔一片被称为“城子崖”的长方形高地上。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