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蛇科

✍ dations ◷ 2025-11-08 05:56:48 #真蛇下目,巨蛇科,2000年描述的分类群

参见内文

巨蛇科(学名Madtsoiidae)是冈瓦那大陆一类已灭绝的蛇。它们的化石测年由早森诺曼阶至晚更新世,并且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印度、澳洲及南欧。它们包含了非常原始的蛇,如长达10.7米的非洲巨蟒、沃那比蛇及天蛇。

巨蛇科最初被分类为蚺科的亚科。进一步的研究及发现显示它们是独立的科。利用支序分类学及种系发生学的分析,显示巨蛇科是蛇亚目内的分支,或是蛇亚目以外的并系基干类群。

巨蛇科长少于1米至超过9米,相信与现今蟒科及蚺科相似,但其颚部结构并不怎么适合吞下大型猎物。

巨蛇科的化石多是一些脊骨碎片,只有几组是相连的骨骼。

除了外,以下是巨蛇科下的分类。被包含内此是基于其脊骨特征,但学者认为巨蛇科只是原始巨口类的一个并系群,与白垩纪的真蛇下目无关。的头颅骨部分很像非巨蛇科的恐蛇,而它们的脊骨亦显示它们是有关联的。是唯一的巨蛇科保有臀部及后肢的标本,这些都显示它们比白垩纪有肢的蛇类(如厚针龙、哈氏蛇及真足蛇)较为近祖。有学者将沃那比蛇的分类为位置未明的巨口类,但根据其特征显示它们较巨口类近祖。

巨蛇科还有多个未命名种,分布在摩洛哥、苏丹、印度、玻利维亚、澳洲、罗马尼亚及阿根廷。

以下是巨蛇科的演化树,当中沃那比蛇及天蛇都是巨蛇科的代表。不过,由于未有将包含在内,此分类受到质疑。

厚蛇属†

哈氏蛇†

沃那比蛇†

天蛇属†

恐蛇属†

盲蛇下目

真蛇下目

相关

  • 古典时代晚期古典时代晚期又称作古代晚期、晚古时期或近古代(英语:Late Antiquity),是历史学上的术语,意指古典古代到中世纪之间的期间,地区包含了欧洲的大部分和环地中海地区,历史学者彼得·布
  • 比德尔乔治·韦尔斯·比德尔(英语:George Wells Beadle,1903年10月22日-1989年6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第7任校长。 他与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
  • 黎逸府黎逸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ร้อยเอ็ด,皇家转写:Changwat Roi Et,泰语发音:),一译横逸府,是泰国的东北部的一个府。黎逸府在古代时期曾为一个很繁荣的大城市,后因水灾而荒芜。
  • 陈芝琹陈芝琹(?-?),亦作陈芝琴,天津洋行买办,曾任天津青年会的董事,是南开大学早期捐赠者。陈芝琹曾因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起南开大学尚无女生宿舍,便向南开大学捐资三万元用于建设女生宿舍
  • 悉尼·胡克悉尼·胡克(英语:Sidney Hook,1902年12月20日-1989年7月12日),实用主义派的美国哲学家,以对历史哲学,教育哲学,政治理论和道德哲学的贡献闻名。胡克在青年时拥抱共产主义,之后以批评极
  • 羊头牌羊头牌(德语:Schafkopf),是德国一种传统吃磴牌类游戏,主要在巴伐利亚流行,是巴伐利亚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巴伐利亚羊头牌协会和羊头牌学校负责修订规则,为规范比赛过程中的细节和玩
  • 花煎花煎(화전)是一种朝鲜半岛传统的甜煎米饼,上面可食用的时花制成。韩语固有词又称为꽃부꾸미、꽃지지미、꽃달임。在不少传统节日如上巳节、重阳节等都会食用。从高丽王朝起,朝鲜
  • 溜溜球效应溜溜球效应(英语:Yo-yo effect)也被称为溜溜球节食方法,是指由于减肥者本身采取过度节食的方法而导致身体出现快速减重与迅速反弹的变化。溜溜球效应是由耶鲁大学凯利·布劳内尔
  • 约翰·弗里德曼约翰·弗里德曼(英语:John Friedmann, 1926年4月16日-2017年6月11日)是一位美国学者和城市规划师、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区与区域规划学院荣誉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
  • TayTay是微软在Twitter平台上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2016年3月23日推出。此机器人是由微软的技术及研究部门以及Bing部门推出。Tay设计成模仿一个十九岁美国女性的说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