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运动论

✍ dations ◷ 2025-04-02 13:05:26 #热力学,气体

分子运动论(英语:kinetic theory of gases,又称气体动力论)是描述气体为大量做永不停息的随机运动的粒子(原子或分子,物理学上一般不加区分,都称作分子)。快速运动的分子不断地碰撞其他分子或容器的壁。分子运动理论就是通过分子的成分和运动来解释气体的宏观性质,如压强、温度、体积等。分子运动理论认为,压强不是如牛顿猜想的那样,来自分子之间的静态排斥,而是来自以不同速度做热运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

分子太小而不能直接看到。显微镜下花粉颗粒或尘埃粒子做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便是分子碰撞的直接结果。这可以作为分子存在的证据。

理想气体动理论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

分子动理学的现代理论建立在波尔兹曼方程的基础之上,对以上假设有所放宽,并将分子体积考虑进去,因此可以精确描述稠密气体。分子动理学的现代理论仍然要考虑的假设有,分子混沌(英语:Molecular chaos)性假设,忽略量子效应。如果气体比较稠密,本体性质只有小的梯度,可以应用维里展开的方法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参见查普曼和恩斯克格的专著。 对于稀薄气体,本体性质的梯度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较,这种情况叫克努森区,可以对克努森数展开来研究。

人类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开始思考物质的结构问题。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这种思想在数个世纪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自然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热力学的突破性发展,使人们重新思考物质的结构问题。皮埃尔·伽桑狄、罗伯特·胡克、伯努利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物质的液体、固体、气体三种状态的转变是因为分子之间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气体的压力源于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从而导出了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发表著作《流体力学》,为气体动理论的基础。在这一著作中,伯努利提出,气体是由大量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对表面的碰撞就是气压的成因,热就是分子运动的动能。但是,伯努利的观点并没有被立即接受,部分原因是,能量守恒定律当时还没有建立,分子之间为弹性碰撞也不是那么显而易见。1744年罗蒙诺索夫第一次明确提出热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并把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到了分子运动的热现象中。1856年,奥古斯特·克罗尼格(英语:August Krönig)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气体动理论,他只考虑了分子的平动。1857年,克劳修斯提出一个更复杂的气体动理论,除了分子的平动,他还考虑了分子的转动和振动。他还引入了平均自由程的概念。1859年,麦克斯韦在克劳修斯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统计定律。 1871年,玻尔兹曼推广了麦克斯韦的工作,提出了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36-37

直到20世纪初,很多物理学家仍然认为原子只是假想,并非实在的。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和1906年马利安·斯莫鲁霍夫斯基(英语:Marian Smoluchowski)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发表之后,物理学家才放弃此想法。他们的论文给出了分子动理论的准确预言。

分子运动论使人类正确认识到了物质的结构组成和运动的一般规律,成功解释了诸如布朗运动等现象,并成为物理学中其他理论,甚至很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在气体动力论中,压力是以气体对某个平面撞击所造成的力解释,假设一个边长为 l {\displaystyle l} 的正立方体,一颗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的分子以速率 v {\displaystyle v} 在完全弹性碰撞的情况下,沿 X 轴撞击其中一面的动量变化为:

此分子每隔 2 l v x {\displaystyle {\frac {2l}{v_{x}}}} 便撞击该面一次,因此该面所受到的力量为:

在一共有 n 个相同分子的状况下,该面所受到的总力为:

定义:

用相同的方式也可以得到:

因为大量气体分子的运动可以视为无规则的运动,因此大量气体分子向每一方向的速率分布情形皆相同,所以:

每个面所受到的压力为:

其中 v x 2 ¯ {\displaystyle {\bar {v_{x}^{2}}}} 为方均根,因此也可表示为:

这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非平庸的结果,它把宏观量压强与微观量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联系起来。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P V = N k B T {\displaystyle PV=Nk_{B}T} k B {\displaystyle k_{B}} 为玻尔兹曼常数, T {\displaystyle T} 为绝对温度):

于是可得单个分子的动能为:

而系统的总动能 K {\displaystyle K} 可表示为:

这是分子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果:分子的平均动能正比于体系的绝对温度。

因此,压强与摩尔体积之积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成正比。对于由 N {\displaystyle N} 个单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体系,自由度总数为 3 N {\displaystyle 3N} ,因此每个自由度的动能是

每个自由度的动能正比于温度,比例系数为波尔兹曼常数的一半,这个结果叫做能量均分定理。

对于理想气体,可以推导出n 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容器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为

所有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其中 v {\displaystyle v} 为米/秒 (m/s),R是理想气体常数,M 为摩尔质量(千克/摩尔 (kg/mol))。其中最有可能的速度为均方根速率的81.6%,而平均速度为均方根速率的92.1%。(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相关

  • 超声学超声学(Ultrasonics)是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频率高于人类听觉上限频率(也就是超音波)的声波,像是主要研究超音波的产生、接收和在媒质中的传播规律。
  • 分类系统生物分类法(英语:Taxonomy),又称科学分类法,是用生物分类学方法来对生物的物种分组和归类的办法。以级别为基础的系统层次结构中使用的一个固定数量的层次,域、界、门、纲、目、科
  • 拉美西斯十一世拉美西斯十一世(英语:Ramesses XI)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的末代法老。(约公元前1107年—约公元前1077年在位),在位时期阿蒙神祭司和努比亚总督多次激战,阿蒙神高级祭司倒台,社
  • SAMPA音标字母评估法(SAMPA)是一种电脑可读的音标符号,它是以国际音标为基础,并且只使用7位元ASCII中的可打印符号。这种转写法是源自欧洲共同体为六种欧洲语言,于1980年代展开的欧洲
  • 四国地方四国(日语:四国/しこく Shikoku */?)是日本四大本土岛屿之一,位于九州东北、本州西南方,居于日本国土的西部偏中处。全岛面积18,297.78平方公里,是日本本土四岛中面积最小的,在世
  • 赞比亚总统赞比亚总统(President of Zambia)是赞比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职务于1964年10月24日独立时设立,迄今共有6位总统(不计代理)。从1991年8月31日起,赞比亚总理职务被废除,总统
  • 忠实航空忠实航空(英语:Allegiant Air),是一家美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总部位于内华达州桑默林(英语:Summerlin, Nevada),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西捷快运航空(英语:WestJet Express),以辛辛那堤/北肯塔
  • 中丁中丁(?-?),《竹书纪年》作仲丁,姓子,名庄,中国商朝君主,为前任君主雍己之侄子,太戊之子。中丁有配偶两人,癸和名己。《竹书纪年》称中丁于即位元年将都城从亳迁到嚣(亦作隞),这是商朝的第1
  • 七国集团七国集团(英语:Group of Seven,简称G7)是一个由世界七大发达国家经济体组成的国际组织,目前成员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组织成立于1973年,当时称为五国
  • 有虞氏有虞氏,又称虞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可能存在过数百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虞朝位于今山西平陆西南,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左传》、《国语》中,虞夏商周四代连称的文句不胜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