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运动论

✍ dations ◷ 2025-10-24 19:08:38 #热力学,气体

分子运动论(英语:kinetic theory of gases,又称气体动力论)是描述气体为大量做永不停息的随机运动的粒子(原子或分子,物理学上一般不加区分,都称作分子)。快速运动的分子不断地碰撞其他分子或容器的壁。分子运动理论就是通过分子的成分和运动来解释气体的宏观性质,如压强、温度、体积等。分子运动理论认为,压强不是如牛顿猜想的那样,来自分子之间的静态排斥,而是来自以不同速度做热运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

分子太小而不能直接看到。显微镜下花粉颗粒或尘埃粒子做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便是分子碰撞的直接结果。这可以作为分子存在的证据。

理想气体动理论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

分子动理学的现代理论建立在波尔兹曼方程的基础之上,对以上假设有所放宽,并将分子体积考虑进去,因此可以精确描述稠密气体。分子动理学的现代理论仍然要考虑的假设有,分子混沌(英语:Molecular chaos)性假设,忽略量子效应。如果气体比较稠密,本体性质只有小的梯度,可以应用维里展开的方法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参见查普曼和恩斯克格的专著。 对于稀薄气体,本体性质的梯度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较,这种情况叫克努森区,可以对克努森数展开来研究。

人类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开始思考物质的结构问题。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这种思想在数个世纪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自然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热力学的突破性发展,使人们重新思考物质的结构问题。皮埃尔·伽桑狄、罗伯特·胡克、伯努利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物质的液体、固体、气体三种状态的转变是因为分子之间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气体的压力源于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从而导出了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发表著作《流体力学》,为气体动理论的基础。在这一著作中,伯努利提出,气体是由大量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对表面的碰撞就是气压的成因,热就是分子运动的动能。但是,伯努利的观点并没有被立即接受,部分原因是,能量守恒定律当时还没有建立,分子之间为弹性碰撞也不是那么显而易见。1744年罗蒙诺索夫第一次明确提出热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表现,并把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到了分子运动的热现象中。1856年,奥古斯特·克罗尼格(英语:August Krönig)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气体动理论,他只考虑了分子的平动。1857年,克劳修斯提出一个更复杂的气体动理论,除了分子的平动,他还考虑了分子的转动和振动。他还引入了平均自由程的概念。1859年,麦克斯韦在克劳修斯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统计定律。 1871年,玻尔兹曼推广了麦克斯韦的工作,提出了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36-37

直到20世纪初,很多物理学家仍然认为原子只是假想,并非实在的。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和1906年马利安·斯莫鲁霍夫斯基(英语:Marian Smoluchowski)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发表之后,物理学家才放弃此想法。他们的论文给出了分子动理论的准确预言。

分子运动论使人类正确认识到了物质的结构组成和运动的一般规律,成功解释了诸如布朗运动等现象,并成为物理学中其他理论,甚至很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在气体动力论中,压力是以气体对某个平面撞击所造成的力解释,假设一个边长为 l {\displaystyle l} 的正立方体,一颗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的分子以速率 v {\displaystyle v} 在完全弹性碰撞的情况下,沿 X 轴撞击其中一面的动量变化为:

此分子每隔 2 l v x {\displaystyle {\frac {2l}{v_{x}}}} 便撞击该面一次,因此该面所受到的力量为:

在一共有 n 个相同分子的状况下,该面所受到的总力为:

定义:

用相同的方式也可以得到:

因为大量气体分子的运动可以视为无规则的运动,因此大量气体分子向每一方向的速率分布情形皆相同,所以:

每个面所受到的压力为:

其中 v x 2 ¯ {\displaystyle {\bar {v_{x}^{2}}}} 为方均根,因此也可表示为:

这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非平庸的结果,它把宏观量压强与微观量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联系起来。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P V = N k B T {\displaystyle PV=Nk_{B}T} k B {\displaystyle k_{B}} 为玻尔兹曼常数, T {\displaystyle T} 为绝对温度):

于是可得单个分子的动能为:

而系统的总动能 K {\displaystyle K} 可表示为:

这是分子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果:分子的平均动能正比于体系的绝对温度。

因此,压强与摩尔体积之积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成正比。对于由 N {\displaystyle N} 个单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体系,自由度总数为 3 N {\displaystyle 3N} ,因此每个自由度的动能是

每个自由度的动能正比于温度,比例系数为波尔兹曼常数的一半,这个结果叫做能量均分定理。

对于理想气体,可以推导出n 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容器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为

所有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其中 v {\displaystyle v} 为米/秒 (m/s),R是理想气体常数,M 为摩尔质量(千克/摩尔 (kg/mol))。其中最有可能的速度为均方根速率的81.6%,而平均速度为均方根速率的92.1%。(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相关

  • 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英语:synchronic linguistics),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一套语言学方法,其特点是对某个语言现象只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研究(通常是现在,但也可以是历史上的
  • 董奉董奉(200-280,一说220-280)字君异,号拔墘,又号杏林,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著名医师,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医术记载较少
  •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且被脊椎保护;是源自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延伸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依靠复杂的联系来处理传递信息。脊髓主要负责躯干和四肢的反射动作,及传送脑与外周之间的
  • 阿萨姆语阿萨姆语(Assamiya অসমীয়া)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非常接近孟加拉语。是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Assam)本土居民所使用的语言,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语
  • 芽殖出芽生殖 (英文: budding),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亲代借由细胞分裂产生子代,但是子代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是一种特
  • Tamoxifen诺瓦得士或太莫西芬(Tamoxifen,简称TMX),常见商品名Nolvadex,可用于治疗或预防乳癌,目前仍在研究本品对于其他癌症的效果。本品可用来治疗 马-亚二氏症(英语:Albright syndrome)。诺瓦
  • E3泛素连接酶泛素连接酶,又称为E3泛素连接酶,是一个能够将泛素分子连接到目的蛋白质的某个赖氨酸上的酶。通常情况下,泛素连接酶可以将目的蛋白质多泛素化,即加上多个泛素分子,形成多泛素链;而
  • 蛾啮虫科见内文蛾啮虫科(学名:Amphientomidae),又名重啮科,是啮虫目粉啮虫亚目之下的一个科。蛾啮虫科物种在其翅膀上的鳞片,使它们在外表上跟没有关连的鳞啮虫科很相像;而对于一般没有受过
  • 湖南擂茶客家擂茶是传统的食俗。客家擂茶可能源于北宋的中原地区(现河南省固始一带),南宋诗中有“渐近中原语音好,见客擂蔴旋点茶”句。客家擂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客家人更把
  • 福尔里弗 (马萨诸塞州)福尔里弗(英语:Fall River)是美国麻萨诸塞州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布里斯托尔县,过去曾以纺织业闻名全美,但现今已转往它处,市区内仍可见许多过去工厂遗址。其官方座右铭是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