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

✍ dations ◷ 2025-02-25 23:29:58 #马端临

马端临(1254年—1323年),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中国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

宋宝祐二年(1254年),出生于饶州乐平官宦家庭,父马廷鸾早年丧父,“甘贫力学”,自登进士第后在馆阁任职,曾任秘书少监,后在咸淳年间任右丞相,在历史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马端临早年受到父亲的熏陶,“业绍箕裘”,后师从朱熹学派的曹泾,深受其影响,20岁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不久,父廷鸾因反对奸臣当道,受到排挤而离职回乡,端临亦随父会见,侍奉父亲。

宋咸淳八年(1272),当时贾似道当权,父马廷鸾连续九次上疏辞职。

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癸未张世杰兵败厓山,陆秀夫负少帝赵昺殉海,宋亡,马端临以隐居不仕进行消极抵抗。

元至元二十六(1289年)父去世,在元朝压力下,马端临被迫出任慈湖书院和柯山书院院长。

元大德六年(1302年), 决心以《通典》为蓝本,采摭诸书,重编一部记述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著.

元至治二年(1322年),出任台州儒学教授,三个月告老还乡。这年经过二十余年努力,终于完成《文献通考》。

元至治三年(1323年),先生卒年七十。

端临家中藏书丰富,外加其父治学严谨,对其教育也极其严格的。加之端临天资聪明,学习勤奋,为以后的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时代,端临就“有志于缀缉”,准备撰写历史巨著。但因“顾百忧熏心,三余少暇,吹竽已滥,汲绠不修”而未曾动笔。因此,他平素很注重学问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认为这是治学的重要门径。

对于以往的史学家及其著作,他特别推崇唐朝杜佑的《通典》和南宋郑樵《通志》,而对于班固等写断代史的作家,则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丢掉了“会通因仍之道”。所以,从早年起,他就决心以《通典》为蓝本,“采摭诸书”,重编一部记述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著。他从宋朝咸淳九年(1273年)开始准备,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开始纂写,直至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历二十余年的努力始告竣,取名《文献通考》,同年刊行于世。《文献通考》中保存了马廷鸾对历史的评论,即“先公曰”的内容。

《文献通考》共三百四十八卷,上起三代,下终南宋宋宁宗嘉定末年(1224年)。分为田赋、户口、征榷、选举、职官、乐、兵、弄、学校、钱币等二十四门。

《乐平县志》

相关

  • 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
  • 詹姆士·麦迪逊詹姆士·麦迪逊(英语:James Madison Jr.,1751年3月16日-1836年6月28日),是位美国政治家、开国元勋、第四任总统 (1809年-1817年)。因在起草和力荐《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中的关键
  • 激进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英语:radical feminism),是女权主义的一个派别。其最基本的观点是:女性所受的压迫是剥削形式中最深刻的,且是其他各种压迫的基础。因此,激进女权主义试图找出使妇女摆
  • 九五式小型乘用车九五式小型乘用车是日本最初的国产汽车,1934年立项,1935年设计完成和于1936年投产,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作为侦察、通讯和军官乘坐车,能乘坐三人(两人在前座而一人在后
  • 高山 (科学家)高山(1962年6月-2016年5月3日),籍贯云南石屏,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的地球化学家。2016年5月3日,因罹患肺癌和渐冻症在武汉
  • 王中孚 (1897年)王中孚(1897年-1933年),字西侯,男,河南新乡人,中国抗日将领。1915年,中央混成模范团第二期毕业后长期在方振武部下任职。1929年,任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军团长方振武)第四十五师(师长
  • 梅佳代梅佳代(日语:うめかよ,1981年3月23日—),日本摄影师,出生于石川县凤至郡柳田村(今凤珠郡能登町)。梅佳代系2002年于日本写真映像专门学校毕业,为2007年日本木村伊兵卫写真赏得主之一,
  • 1629年
  • 喜事年年《喜事年年》(英语:Prosperity)是由新加坡新传媒8频道及MATRIX VISION在2011年播映的一部华文贺岁剧,后来由马来西亚Astro双星频道购买版权并且播映。林顺平,一个从小就生长在一
  • 蒋臻德蒋臻德(1520年-1599年),一名珍德,字至善,四川重庆府巴县人,明朝佛教净土宗居士,举人出身,曾为县令。长沙知府蒋弘德从弟。早年为游侠,喜饮酒、赌博、击剑,流连北里,作妙对。三十岁才认真作八章文,补弟子员,后举孝廉,选县丞,后又因功升为县令,曾告病辞职,后曾一度复出。妻、子染瘟疫皆死后,据称受其妻儿托梦,自此笃信佛法,作功德,不再出仕,隐居峨嵋山。四处檀施,兴修伽蓝丛林,八十岁时面向西方,念佛而逝。妻死不娶,带发修头陀行,以同宗子为螟蛉子。蒋臻德作《西方净土功德记》,认为现世安稳跟往生净土是不同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