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 dations ◷ 2025-08-13 21:41:58 #中俄条约 (清朝),不平等条约,清朝经济,清代新疆政治,1850年代条约,1850年代中国政治,新疆经济史,伊犁政治史,1851年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咸丰元年(1851年8月6日)清政府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该约,沙俄获得了在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地区进行商业贸易。主要有贸易免税、拥有领事裁判权和实质上的租界等特权,从西北陆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沙皇俄国与中国在1689年与中国签订了划分中俄东部边界的《尼布楚条约》,1727年清政府又与俄国政府签订了《恰克图条约》继续规定中俄中部边界以及扩大中俄的边界贸易。俄国长期独占恰克图的边境贸易在其中得到了很大的利润。但是清政府的贸易保护以及外国的竞争,使俄国从18世纪末开始,不断谋求扩大对华陆路通商以扩大其贸易利益,并逐渐无视清政府禁令,鼓励欧俄的探险商人潜入中国西北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及固扎勒地区进行非法贸易,结果取得巨大的利润,中国的大量白银外流。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中国获得了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等特权。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较西欧国家来说相对落后,面对英法等国家的竞争,俄国在中国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并且随着西欧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入侵,在恰克图的贸易也随之出现停滞与下降趋势。俄国官商两界要求在中国西北地区开辟市场。俄军侵扰中国西北边境的事件也日趋频繁。1851年(咸丰元年)7月,俄国全权代表科瓦列夫斯基与中国新任伊犁将军奕山、参赞大臣布彦泰在伊犁开议。俄方要求在西北地区通商,并按照恰克图贸易旧章议定具体办法。奕山一味妥协退让,8月6日,双方在《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上签字。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内容共17条。主要有: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处与俄通商后,俄国可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即领事)官照管。中俄双方在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俄国商人在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贸易亭(即商站,亦称贸易圈),用以住人、存货;住站俄人不受中国政府管辖。

相关

  • 史蒂芬斯-强森症候群史蒂芬斯-强森综合征(英语:Stevens-Johnson syndrome,缩写为 SJS),又称史提芬强生综合征、史帝文生氏-强生综合征、史帝文生-强生综合征,是"多型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的一
  • 领土美国领地是指美国行政区划的一种分类,其领土由美国政府管理但不属于美国任何一个州。建立这些领地的目的是为了管理这些新获得的地区,因为当时美国领土的边界还在扩张中。这些
  • 铀-235铀235(符号:235U),是铀的三种同位素之一,当中只有铀235能够发生核分裂,引发连锁核裂变反应,可用作核电及核弹。1935年由加拿大科学家邓史达(英语:Arthur Jeffrey Dempster)发现。根据
  • 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font size="-1" color="#ffffff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ompton Gamma Ray Observatory,缩写为CGRO)是美国宇航局于1991年发射的一颗伽玛射线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
  • 荷兰共和国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荷兰语: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又称联省共和国,中文俗称荷兰共和国,是1581年-1795年期间,在现在的荷兰及比利时北部地区(弗兰德地区)
  • 航海家航海家是指精于航海的人,其发展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达到顶盛,扮演了地理发现者的主角。在从前,人类缺乏天文与地理知识,甚至认为大地的尽头是无底深渊,再加上没有精确的定位系统及坚
  • 韩城市坐标:35°28′N 110°26′E / 35.467°N 110.433°E / 35.467; 110.433韩城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行政上是地级渭南市代管的
  • 长安大学长安大学(英语:Chang'an University)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公立
  • 罗马执政官执政官(拉丁语:consul,缩写为)是罗马共和国透过选举产生的最高的职务,而在罗马帝国是委任的职务。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那些走在一起的人”。执政官的职务,被认为可以追溯至公元前
  • 印度-雅利安语支印度-雅利安语支(英语:Indo-Aryan languages)是印度-伊朗语族的分支,属于印欧语系的一部分,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是雅利安人在前20世纪带到南亚的语言,现代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