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斯坦斯
✍ dations ◷ 2025-07-19 08:28:56 #斯坦斯
小行星2867 (2867 Šteins)是1969年由苏联天文学家尼科莱·切尔尼克(俄语:Николай Степанович Черных)在克里米亚天体物理观测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以拉脱维亚和苏联天文学家卡利斯·斯坦斯(拉脱维亚语:Kārlis Šteins)命名。2008年,欧洲太空总署的无人探测飞船罗塞塔号曾经造访这颗小行星。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在2006年出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小行星2867是一颗E-型小行星,直径大约为4.6公里。罗塞塔号在造访这颗小行星之前,曾经通过光变曲线分析发现,它的外观不规则,自转周期为6小时,没有卫星。在罗塞塔号造访后,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其描述为“天空的一颗钻石”,因为在远处看它的外观和钻石非常相似,一极比较宽,而另外一极是比较尖。在宽的一极有一个直径2.1公里的大环形山,这使得天文学家感到困惑:很难想象这颗直径在5公里左右的小行星能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能够保存下来。科学家通过罗塞塔号拍摄的照片计算出小行星2867的尺寸是6.67 x 5.81 x 4.47公里。2008年9月5日,罗塞塔号无人探测器以8.6公里/秒的低速(相对于之前的速度)掠过小行星2867,两者的最近距离不到800公里。 罗塞塔号计划将飞越两颗小行星,这是第一次,而第二次则在2010年飞越21号小行星鲁特西亚(司琴星)。罗塞塔造访的时机是在从探测器的角度看小行星刚好被太阳照亮的时候,使得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清晰而准确。小行星2867的撞击坑命名方式非常奇特,是除了月海和水星山脉外,没有以人名或地名等专有名词命名的。小行星2867上的区(地形特征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以小行星2867的发现者命名。小行星2867的撞击坑,以各种宝石命名。
相关
- 矿物矿物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天然形成的结晶状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础(像石英、长石、
- 甲基紫甲基紫(methyl violet),俗称龙胆紫、苯胺紫、紫药水,是一系列同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副品红的四、五、六甲基衍生物(副品红碱)的混合物。可作为染料、酸碱指示剂、消毒剂,稀释后可用作
- 罗曼什语罗曼什语(法语:Romanche,德语:Rätoromanisch,意大利语:Romancio,Rumantsch / Romontsch / Rumauntsch,中文也译作列支罗曼语、拉丁罗曼语、罗曼列支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瑞士四种
- 交配行为受到阻碍生殖隔离,又称生殖屏障,在生物学上通常指由于生殖方面的原因,即使地缘关系相近,但物种不同的类群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不易交配成功的隔离机制。一般来讲生殖隔离用以定义物种,不具
- 拉美西斯四世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 IV)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的第三任法老。他在登基成为法老前的名字估计是Amonhirkhopshef。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第五个儿子,在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
- 隐遁的伊玛目阿里 · 哈桑 · 侯赛因 萨贾德 · 巴基尔 · 萨迪克 穆萨 · 伊斯迈尔穆罕默德·马赫迪·蒙塔扎尔(阿拉伯语:محمد المهدي المنتظر),意为“被期待的救世主
- 气候类型气候分类系统是对世界上的气候进行分类的方法。气候分类的方法可能会与生物群落的分类紧密相关,因为气候是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明显,在同一局
- 钩卷云钩卷云(英语:Cirrus uncinus, Ci unc)是其中一种卷云,名字来原于拉丁语的意思蜷曲的钩, 又称海尾(mares' tails)。钩卷云通常是薄、稀疏地在海拔七千米天空的对流层出现。通常介乎摄
- 仁牙因湾战役(1944年-45年)仁牙因湾战役,也称林加延湾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菲律宾群岛的一次登陆作战,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奥登多夫指挥盟军舰队驶向仁牙因湾海岸,美国海
- 坂茂坂茂(1957年8月5日-),是一名出身于东京都的日本建筑师,在东京、巴黎和纽约拥有工作室。坂茂热心于将建筑技术运用于人道主义事业,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日语:日本建築学会賞)作品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