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日耳曼语支

✍ dations ◷ 2025-05-13 18:43:23 #语言导航模板,日耳曼语族,印欧语系,历史语言学,语言学,北日耳曼语支

斯堪的那维亚语支或北日耳曼语支,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一个分支,包括通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芬兰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法罗群岛和冰岛的语言。

北日耳曼语支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分支,分别是“西北日耳曼支”和“东北日耳曼支”。其中“东北日耳曼支”受低地德语的影响非常显著,包括丹麦语、瑞典语以及这两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和变种。“西北日耳曼支”包括法罗语、冰岛语和挪威语。除了地域上的划分外,还有另外一种按照语言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来划分的方式,即将挪威语、丹麦语和瑞典语称作“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而将法罗语和冰岛语称作“海洋斯堪的纳维亚语”。由于在历史上丹麦曾长期统治挪威,因此将挪威最早出现的所谓“书面挪威语”(Bokmål)和今日的官方挪威语,都被视为“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

出于同样的原因,丹麦语和挪威语的相似程度要高于这两种语言和瑞典语的相似程度。由于在历史上挪威和丹麦长期的政治同盟关系,挪威书面语和丹麦语的词汇非常相似。此外,由于丹麦语的独特发音规律,瑞典人通常会认为挪威语比丹麦语更容易听懂。

由于历史上的独特的亲缘关系,与其说挪威语、瑞典语和丹麦语是三种不同的语言,不如说他们是一种“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三种不同的方言。政治上的独立致使这里的人们将三种语言分别当作独立的语言来看待。1814年挪威脱离丹麦的统治而独立后,一种以海岛方言为基础的“新挪威语”(Nynorsk)出现了。“新挪威语”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以语言独立来标榜政治独立的佐证。

所有的北日耳曼语言都是从古挪威语演变而来的。这一语支下面的细小分支之间的差别很难准确的界定,多数语言都是在逐渐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地域上互相邻接的方言彼此融合,逐渐可以互相沟通,而那些地域上相隔较远的方言则不然。

北日耳曼语支

相关

  • 原核原核生物(英文:prokaryote)是通常由单一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相对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内膜、没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细胞核,细胞内无染色体,DNA链未螺旋化,并以游离的形成
  • 近音近音(英语:approximants; approximant consonant,前称无擦通音)在语音学中是指一类介乎元音和辅音的声音。发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彼此靠拢,组成声腔并且收窄,但仍然有足够空间予气
  • α-鹅膏蕈碱α-鹅膏蕈碱(α-amanitin)是一种八氨基酸的环肽,它可能是毒伞肽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包括α-鹅膏蕈碱的毒伞肽类物质主要存在于鹅膏菌属的物种,例如毒鹅膏。α-鹅膏蕈碱的口服半
  • 撒贝宁撒贝宁(1976年3月23日-),湖北武汉人,祖籍安徽和县,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1976年,撒贝宁出生在湛江的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父亲撒世贵是武汉市人民艺术
  • d̪ð浊齿无咝塞擦音是一种辅音,被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d͡ð⟩、⟨d͜ð⟩、⟨d̪͡ð⟩或⟨d̟͡ð⟩。此音常常是/ð/的同位异音。浊齿无咝塞擦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
  • 鹿角蕨鹿角蕨为水龙骨科鹿角蕨属植物,主要产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18个已经发表的原生种。它们生长于热带雨林,以树表的腐烂有机物为营养,用硬而光滑的营养叶及有抓附性的根系把持在
  • 油田油田指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经由人工开采之后成为油田。油田一般会有开采及输油两类设备。油田最严重的灾害是火灾。全世界的油田,以中东地区分
  • 夏仁德夏仁德(Randolph C. Sailer,1898年8月24日-1981年7月11日)美北长老会在华传教士,美国心理学家。1898年8月24日,夏仁德出生于美国费城。父母是虔诚基督徒,年幼接受基督教教育。1919
  • 仁慈号医疗舰慈悲号医疗舰(英文:USNS Mercy,T-AH-19)是美军的医疗船,由美国军队于1982年购入的油轮改装,改装工程耗资5亿多美元。慈悲号只要约70人就可以运转,医疗任务时医生可达200人以上,病人
  • 李世李世�(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或作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