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倾角

✍ dations ◷ 2025-08-13 04:56:06 #汽车悬吊系统技术

后倾角(英语:caster / castor angle)乃由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车身的侧面望去,大王销与悬吊系统(即地面垂直线)的夹角。通常负的后倾角代表着较佳的灵活度,正的后倾角则具有较稳定的直进性。简单来说,后倾角可看为车轮轴线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对汽车来说,由于多连杆悬吊的设计日趋复杂,车轮轴线常以虚拟大王销轴线代替,可将车轮轴想像为一条贯穿上球型接头的中心点到下球型接头的中心点的线)。赛车手通常会借由调整后倾角,来优化车子在某些特定驾驶情形下的的操控性。

当后倾角用在机车或自行车上时,特别用来指轮轴轴心与头管延伸线的间距(rack)或曳距(trail,指转轴垂直地面之点和延伸接触地面之点的距离),转向的轴心通常都设计了特定的角度,让车轮接触地面的接触点能稍稍的超前于他们的交叉点。这项设计是要提供一个角度,让转向这个动作可以自然而然回正。而车轮后倾角相对是落在转向轴后(the wheel casters around so as to trail behind the axis of steering)。这让车辆更容易驾驶而且增加了稳定性,并减少了打滑。过大的后倾角将会导致让车子转向时变得太重而且车辆反应比较慢。即使这个设计方法常被用在赛车时,要在转弯时增大转弯的幅度使用。通常后倾角会大于10度。而正因如此,设计动力方向盘可以克服因为后倾角设计较大而产生的抬起效应(jacking effect)。

通常转轴并不需要通过轮轴,所以后倾角可以独立设计于曳距(trail)之外。后倾角与曳距的互动是很复杂的。但大致上来说她们都能帮助转向。后倾角倾向于加上阻尼(damping),而曳距则加强路感和回馈。在像是超市推车的轮子这种极端的例子之中,这系统并没有阻尼(避震)但是很稳定,因为轮子其实是在推车的路径上震荡。这种设计下有曳距就有关系,但是没有后倾角。举个更复杂的情况,相对于轮胎的侧面力并不是施力于接地面积(contact patch)上,而是在一段明显接地距离之后。这段距离称为气胎曳距(pneumatic trail),且随着速度、车辆载重、转向角、地面、轮胎形式、轮胎压力和时间改变。一个好的曳距开始点为明显接地面积30 毫米之后。

1896年5月亚瑟·克雷伯斯(英语:Arthur Constantin Krebs)是第一个将正后倾角应用于所设计前车轮的人,他也申请了专利。

相关

  • 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德语:BGB,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是德意志帝国从1881年开始研究编纂,于1896年8月公布,1900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法典,为欧陆法系中最重要的民法典之一。历经德意
  • 台北宾馆台北宾馆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博爱特区内的官署建筑,门牌号码为凯达格兰大道1号。最初为台湾日治时期的总督官邸,现为中华民国的国家招待所,由中华民国外交部管理使用,专门接待国宾
  • span class=nowrapIClsub3/sub/span三氯化碘(或六氯化二碘)是一种氯和碘组成的互卤化物。是较早发现的互卤化物之一,早在1814年即与一氯化碘一起被戴维发现。黄棕色针状易潮解结晶,在室温下能挥发。有刺鼻气味。具
  • 胡麻芝麻(学名:Sesamum indicum),别名胡麻、脂麻、油麻,是胡麻科胡麻属植物。虽然它的近亲在非洲出现,但品种的自然起源仍然未知。它遍布世界上的热带地区。在温带地区也有种植,比如中
  • 二沙岛二沙岛原名沙田、二沙头,珠江广州河段的沙洲,因位于大沙头下游,及成岛晚于大沙头,故称“二沙”。东西长3.3公里,最宽处600米,面积1.26平方公里。形成于清朝,因地处珠江扩张段,水流缓
  • 原台南中学校讲堂原台南中学校讲堂位于台南市北区,于民国九十六年(1997年)6月26日公告为台南市市定古迹。该校的创立最早可追溯到台湾日治时期于大正三年(1914年)创立的“台湾总督府台南中学校”,
  • 齐拉齐拉(英语:Zillah)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雅基马县。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人口为2,964人。观光景点包括茶壶圆顶服务站、齐拉神教堂(God Zillah与哥斯拉双关)和许多酿酒厂。
  • 安东宁·斯卡利亚安东宁·格雷戈里·斯卡利亚(Antonin Gregory Scalia,1936年3月11日-2016年2月13日),美国法学家。自1986年起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直至其离世,为目前服务时间最长的大法官。斯卡
  • 萨卡加维亚纪念币萨卡加维亚一美元硬币(英语:Sacagawea dollar)又名金色一美元硬币(golden dollar),是美国铸币局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生产的一种一美元硬币。但由于硬币不受公众欢迎,在商品流通中
  • 埃及第十三王朝第 八第 十古埃及第十三王朝通常与埃及第十一王朝、埃及第十二王朝和埃及第十四王朝合称中王国时期。但也有学者将它从中拆分出来,与第十四王朝一起,作为第二中间时期合并入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