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拾遗

✍ dations ◷ 2025-07-31 11:30:23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又名陈藏器本草。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著,凡十卷。陈藏器于盛唐开元年间曾任陕西京兆府三原县尉,他素好医道,专心攻研药学,喜读《本草》之书。陈藏器以为《神农本草经》遗逸尚多,故搜遗补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在苏敬《新修本草》的基础上编撰《本草拾遗》十卷,其中“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本草拾遗》的“序例”相当于绪论,将处方按功效分为十剂,首创中医方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类,是中医“十剂分类法”的第一人,言其“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本草拾遗》新增《新修本草》未收药物692种。罂粟入药更首见于本书。原书今已佚,内容有赖《医心方》《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等书收录而得以传世,其中《证类本草》收载“陈藏器余”条下共计488种。明代李时珍高度评价此书:“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之士,不察其该详,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岂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岂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本草拾遗》也有不少错误记载,例如说鸮目“吞之令人夜见鬼物”,另其记载人肉可治疗羸瘵更遭非议。一般认为历代“割股疗亲”陋习的盛行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有关。

相关

  • 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意义,是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一种针锋
  • 蛋白质二级结构二级结构(英语:Secondary structure)在生物化学及结构生物学中,是指一个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及核酸(DNA或RNA),局部区段的三维通式。然而它并不描述任何特定的原子位置(在三级结构中
  • 法国电视三台法国电视三台(法语:France 3,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查尔斯·狄更斯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英语: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
  • 日本军队大日本帝国陆军(日语:大日本帝国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 Dai Nippon Teiko kuri kugun */?)是日本军的陆上武装部队,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称
  • 潘氏细胞潘氏细胞(或称帕内特细胞、Paneth cells、PCs)是起源于肠隐窝干细胞的小肠腺特征性细胞,与隐窝干细胞间隔排列于小肠腺的底部,并且遍布于整个小肠。胞体呈锥体形,胞质顶部的粗大
  • 北陆北陆地方其名称来自日本古代五畿七道中的“北陆道”,一般指日本本州中部地区临日本海沿岸的地方,包括福井县、石川县、富山县及新潟县。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差异,有时北陆地方又不
  • 惧高症惧高症,又称恐高症和畏高症,是恐惧症的一种,指对身处一定程度以上的高度感到恐惧,症状为在高处时陷入恐慌,呼吸加速手足无措无法对周遭事物做正常反应而呆在高处下不来,除了视觉造
  • 软膏剂软膏剂指的是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软膏剂按分散系统分有三类,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类似于软膏剂但在性质上有区别的有糊剂、凝胶
  • 驻防将军驻防将军(昂邦章京)由清朝首创,为武职从一品。清朝以八旗军队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与驻札大臣相似,原则上,任职者必须是旗人。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入主中原后陆续在各省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