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拾遗

✍ dations ◷ 2025-11-18 16:52:37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又名陈藏器本草。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著,凡十卷。陈藏器于盛唐开元年间曾任陕西京兆府三原县尉,他素好医道,专心攻研药学,喜读《本草》之书。陈藏器以为《神农本草经》遗逸尚多,故搜遗补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在苏敬《新修本草》的基础上编撰《本草拾遗》十卷,其中“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本草拾遗》的“序例”相当于绪论,将处方按功效分为十剂,首创中医方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类,是中医“十剂分类法”的第一人,言其“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本草拾遗》新增《新修本草》未收药物692种。罂粟入药更首见于本书。原书今已佚,内容有赖《医心方》《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等书收录而得以传世,其中《证类本草》收载“陈藏器余”条下共计488种。明代李时珍高度评价此书:“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之士,不察其该详,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岂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岂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本草拾遗》也有不少错误记载,例如说鸮目“吞之令人夜见鬼物”,另其记载人肉可治疗羸瘵更遭非议。一般认为历代“割股疗亲”陋习的盛行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有关。

相关

  •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加夫里洛·普林西波(塞尔维亚语:Гаврило Принцип;拉丁化:Gavrilo Princip,1894年7月25日-1918年4月28日),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经过两个月的预谋,1914年6月2
  • 宫相宫相(拉丁语:Maior domus)是欧洲中世纪早期的一个官职,7世纪至8世纪间法兰克王国都有此官。名义上是掌管宫廷政务以及辅佐君王的亲近官员,但后来演变成王国内实权所在。墨洛温王
  • 训诂学训诂学(英语:Philology 或 Exegesis)是指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是
  • 光呼吸作用光呼吸(英语:photorespiration)是所有使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卡尔文循环中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过程中氧气被
  • 白头雕Falco leucocephalus Linnaeus, 1766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英语:Bald eagle),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是北美洲的一种猛禽。这种海雕有两个亚种,与白尾
  • 潜热潜热,在热化学中,是物质在物态变化(相变)过程中,在温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吸收或释放的能量。英文 latent (heat) 这个术语最初是由约瑟夫·布雷克发明,约于1750年从拉丁文的“later
  • 诺贝尔奖争议诺贝尔奖争议是一些关于历史上诺贝尔奖获奖者所产生的争议,而历年来文学奖与和平奖所招致的争议最多。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他在
  • 环戊醇环戊醇,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澄清粘稠液体,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与醚、酮混溶。可由环戊酮与氢化铝锂在乙醚中室温加氢而得。也可由环戊酮在铬铜催化剂、加
  • 森林书森林书(天城体:आरण्यक,IAST:āraṇyaka,字面意思为“森林之书”,音译为“阿兰若书”)是古印度的一种宗教文献,以早期古典梵语写成,是广义的吠陀文献之一。按照传统说法,森林书是
  • 国际义人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