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断崖

✍ dations ◷ 2025-04-04 11:21:31 #清水断崖
清水断崖是位于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海岸断崖,是苏花公路和仁至崇德路段著名的旅游景点。台湾战后,台湾省政府将其列为台湾八景之一。 约九百万年前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发生碰撞,而且不断隆起,加上丰沛的雨水,上覆的岩层受风化侵蚀作用剥失,深处的大理岩和片麻岩于是逐渐抬升露出地表。这些岩石的岩性均是致密、坚硬而不易崩落,故能维持陡峭壁立的山壁。加上台湾东部的地壳隆升快速,造成在短距离内即急速拔升的情形。再受到强烈的海蚀作用,坡度极陡,几近垂直。这便是台湾八景之一的清水断崖形成的原因。清水断崖共分成三段,由北向南依序为和仁断崖(卡那岗断崖)、清水断崖与崇德断崖(石硿仔断崖、得其黎断崖)。其范围北起于和仁临海短隧道,该处设有太鲁阁国家公园界碑,南迄于崇德隧道南口,总长约12公里。除苏花公路横亘于断崖上,北回铁路则采隧道方式通过。但亦有将清水断崖分四段,将其北方之和中断崖(姑姑子断崖)纳入,这四段的总长则达22公里。姑姑子断崖位于苏花公路和中至和仁路段,该路段留有象鼻隧道,并印制于1961年台湾银行壹元纸钞上。清水断崖不仅是太鲁阁国家公园辖下景点,亦为秀林乡辖下之和平村与崇德村境内景点。自良里溪冲积出和仁冲积扇开始,一直往南到崇德隧道通过之后,抵达立雾溪冲积平原,该处已结束断崖景观,为立雾山下的崇德聚落。断崖之上除立雾山,还有千里眼山、右岸山、清水大山,其中最高峰海拔2408米则是自海平面直上之清水大山,夏季拦截东面而来太平洋水汽所形成的云雾,因此常见于断崖上方常有云雾缭绕。清水断崖的生成在南澳造山运动,因受到菲律宾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持续碰撞挤压下被抬升而成断层线崖。在海平面上露头的地层,是由变质石灰岩(大理岩)、片麻岩和绿色片岩构成,在地质图上归类为大南澳变质杂岩区。由于世界甚少有极大落差的海岸断崖,“崖高谷深”的自然景观,使清水断崖成为世界罕见之海岸断崖。清水断崖沿岸受太平洋的海水不断拍击侵蚀,以及其上的岩壁受到地震、台风等自然营力,崩解坠落至坡脚或海中,使断崖与海水之间留有大小不等的大理石堆积。清水断崖(崇德休憩据点)

相关

  • 认知功能认知或认识(英语: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认知过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有
  •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探讨在跨国的经济活动中,生产与消费的循环过程。此学科以宏观的角度,则是着重于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与移民议题分析。其分支研究为国际
  • 元素在数学领域,集合的元素(英语:element)指构成该集合的任意对象(英语:Mathematical object),也可以称作成员(英语:member)。A = { 1 , 2
  • 角秒؋ ​₳ ​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 宝带桥宝带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葑门外约3公里处、京杭大运河旁边,跨澹台湖口玳玳河,为历代纤道所经。桥是联拱53孔石桥;全长316米,宽4米。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年-8
  • 霍沃思沃尔特·诺曼·霍沃思爵士,FRS(英语:Sir Walter Norman Haworth,1883年3月19日-1950年3月19日),英国化学家。因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上的研究,193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该奖项是与瑞士
  • 唇硬颚音唇硬颚音(英语:Labio-palatalization)是一种唇和硬颚同时发音的语音。通常像一样圆唇,但不像那样突出。它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ᶣ⟩,就是上标的浊圆唇硬颚近音符号⟨ɥ⟩。一些
  • 可维持产量自然资本的可维持产量是指在不缩减自然资本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的产出.典型的可维持产量有渔业中的最大捕获量,指在不减少种群维持能力下最大的捕获量.其它的例子还有森林.
  • 醇脱氢酶醇脱氢酶(英语:Alcohol dehydrogenase,缩写ADH, EC 1.1.1.1),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两种酶促反应:醇脱氢酶是一种锌蛋
  •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带(英语:Ring of Fire,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千米,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