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纳斯卡板块
✍ dations ◷ 2025-08-13 00:45:49 #纳斯卡板块
纳斯卡板块,或译纳兹卡板块,以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命名。它是南美洲西岸以外东太平洋中的一个大洋板块。在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它是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纳斯卡板块的东界为一会聚边界消减带,俯冲于南美洲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之下,形成秘鲁-智利海沟。其南界与南极洲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智利海隆,在该处因为海底扩张,岩浆得以溢出。其西界与太平洋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东太平洋海隆。其北界则与科科斯板块形成离散边界,即加拉帕戈斯海隆(英语:Galapagos Rise)。在纳斯卡板块的西北角,哥伦比亚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它和科科斯板块、太平洋板块形成一个三联点。另一个三联点位于其西南角,智利海岸以外的太平洋中,是纳斯卡、太平洋和南极洲板块相会之处。在这两个三联点处,各存在一个罕见的微板块,即北边的加拉帕戈斯微板块和南边的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复活节岛微板块则是又一个微板块,位于胡安·费尔南德斯微板块以北不远处,即复活节岛西边不远处。还有一个三联点位于纳斯卡、南极洲和南美洲板块相会处。这个三联点被认为和1960年的一次9.5级大逆冲地震——智利大地震——有关。幸运的是,几乎没什么岛屿因为这些三联点的复杂运动而时常遭受地震灾难。但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是个例外。卡内基海岭(英语:Carnegie Ridge)是纳斯卡板块北部的一处特征地貌,它长1350千米,宽300千米,加拉帕戈斯群岛即位于其西部末端。它和纳斯卡板块的其余部分都消减于南美洲之下。纳斯卡板块的绝对运动速度,经校准,为3.7厘米/年,方向为偏东(88°),在所有板块中是绝对运动速度最快的之一。纳斯卡板块的消减是少见的平板消减(英语:Flat slab subduction),在发生消减的时候,变形和撕裂同时发生(Barzangi and Isacks),并持续不断地形成具有火山的安第斯山脉。纳斯卡板块的变形甚至还影响到了远在其东部的玻利维亚的地理(Tinker et al.)。纳斯卡板块和它北部科科斯板块的前身是法拉龙板块,在大约228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分裂,这一地质时间是通过对磁异常的解释而获知的。
相关
- 泪器泪器是副眼器的一种,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器的功能是产生并运输眼泪。泪道是泪器的一部分,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小管属于泪道,是泪器的一部分,是连接泪点与泪囊的
- 符号学符号(英语:Semiotics)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涵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
- 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国立遗伝学研究所(日语:こくりついでんがくけんきゅうじょ,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tics)是日本的一家研究机构,位于静冈県三岛市。研究所建立于1949年。日本遗传学会事务
- 亨利六世亨利六世(Henry VI,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兰开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兰国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由于他的软弱,英格兰在亨利五世时代取得的丰硕战果丧失殆尽,且
- 卡宾达省卡宾达省(葡萄牙语:Cabinda)是安哥拉的一块外飞地,两者被刚果民主共和国(旧称扎伊尔)隔开,北接刚果共和国,东边及南边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相邻,西面濒临大西洋。1885年柏林会议时,法葡比
- 僧侣体世俗体(Demotic) → 科普特字母(Coptic alphabet) → 麦罗埃文 → 古努比亚字母(Old Nubian alphabet) Byblos syllabary建筑 · 艺术 · 历法 科普特学 ·
- 19-去甲-4-雄烯二酮19-去甲-4-雄烯二酮(英语:19-norandrostenedione,也被称为Bolandione,19-去甲雄甾-4-烯-3,17-二酮,19-norandrost-4-en-3,17-dione 或雌-4-烯-3,17-二酮,estr-4-ene-3,17-dione)是
- 皂苷皂苷(saponin),皂苷是一类化合物尤其是发现于各不同植物品种中。更具体地现象学中它们具有两亲性甙组合(亲水与亲脂),在水溶液中摇动的时候,它们产生肥皂般的泡沫,在结构上通过具
-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国北方与中国南方是指中国内部的两大块地理区域,常以淮河或长江为界,将中国分为南部和北部。进入20世纪后,中国地理学中,通常以秦岭-淮河线为自然地理分界线。北方的地域范围
- 抓毛绒抓毛绒(Polar fleece,简称fleece),又称双面刷毛布或摇粒绒,是柔软、表面带有绒毛的合成纤维布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英语: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缩写PET)所制成。第一种抓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