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
✍ dations ◷ 2025-04-04 13:12:37 #我
我(梵语:आत्मन्,Ātman),梵文名词,意为真正的我,内在的自我。这个术语起源自古印度宗教,在各宗派中普遍被接受,被视为是轮回的根基,后被印度教承袭。在印度哲学中,特别是在印度教中的吠檀多派,梵与我合一,是古印度所指的终极实在,是超越和不可规范的唯一实在,被视为是精神与物质的第一原理、第一因。佛教不认可这种学说,主张一切法无我。古代汉译典籍中就将其译为“我”,不与普通的人称指代加以区别化,现代常译为“梵我”以示区别,也有意译为主体,或俗称的灵魂。在梵文与巴利文中的我(梵文:ātman,巴利文:atta),源起于共同的印欧语系字根,*ēt-men,原义是呼吸。古英文中的 æthm,德文中的 Atem,与希腊文的前缀字atmo-,都来自于同一字根。在奥义书中,提出每个人的内在自我,同宇宙超验本体梵为一体(英语:Tat_Tvam_Asi),又称梵我、小梵。它本身常住不变,清净不受污染,是轮回的基础。通过宗教修行,与梵回到合一,即是解脱,吠檀多派继承此概念。神我是古印度数论哲学的核心概念。在《梨俱吠陀》,宇宙源于最初的原人。数论派继承此观念,提出“神我”与“本性”之二元论哲学,用来与吠檀多主义“梵我幻”不二论相抗衡。数论派,立二十五谛,以本性作为第一谛,称为自性谛。又称原质、冥性、冥谛、冥态(梵tamas)、胜因(梵pradhāna)、胜性。本性为神我所受用,能生中间二十三谛(觉、我慢、五知根、心根、五作根、五唯、五大),为世间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一切现象生成的原因。数论派认为,神我被细微身所包裹,位于身体的最核心,当死亡时,会离开身体,进入下一轮回。因其为轮回的根本,所以又称因果身,或因果体。
相关
- 氟化钠氟化钠(英语:sodium fluoride)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室温下为无色晶体或白色固体,化学式为NaF。氟离子的用途不少,而此化合物便是氟离子的主要来源。比起氟化钾,它不但相对便宜,也较少发
- 哈西迪哈西迪(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
- 血液循环共振理论血液循环共振理论是一种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由以台湾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王唯工教授(Wei-Kung Wang)为首等人所提出,认为此理论补足并解释了一些现代循环生理学(circular p
- 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它使用物理学和物理化学的概念来研究生物系统。这门学科的研究最普遍的特征是试图根据构成系统的分子或这些系统的超分子结构来解释生物系统中的
- 苯丙氨酸羟化酶1DMW, 1J8T, 1J8U, 1KW0, 1LRM, 1MMK, 1MMT, 1PAH, 1TDW, 1TG2, 2PAH, 3PAH, 4ANP, 4PAH, 5PAH, 6PAH· iron ion binding· cellular amino acid biosynthetic process ·
- α-螺旋α螺旋(alpha helix (α-helix);Pauling–Corey–Branson α-helix;3.613-helix)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和β折叠一起被称为“规则二级结构”,因为他们都具有重复的Φ和Ψ值(Cα-N
- 辛夷辛夷是中药材,又名木笔、辛夷花、木笔花、望春花,主要是木兰科落叶小灌木植物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 Desr.)或望春玉兰、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也可以指其他木兰属植物的花
-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皇家哥本哈根手绘名瓷,正式名称为皇家瓷器制造厂(丹麦语:Den kongelige Porcelænsfabrik),由丹麦皇太后茱莉安·玛莉于1775年5月1日在哥本哈根创立。标志上的皇冠代表皇家御用,三
- 轮椅轮椅是一种装有轮子的椅子,为行动不便者所使用行动辅具。
- 五浊恶世五浊是一个佛教术语,指五种浑浊不净之法,包括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合称五浊。充满这五种不净的世界称为五浊恶世。劫浊:三灾起时,更相杀害,众生饥馑,种种疾病,此谓劫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