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用油

✍ dations ◷ 2025-04-03 13:27:42 #烹调用油
烹调用油,亦称为烹饪用油,指在将食物制备餐饮或菜肴时使用的油脂。油脂在餐饮或食品上的用途很广,除赋予香气跟风味外,依照烹调的目的与使用的温度范围等差异,需选择适当的油脂。例如当凉拌使用时,通常建议使用在室温下可保持液态的油脂 ,如大豆油、棉籽油,葵花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等。而烘焙时为了产生酥感、膨松感等,常使用起酥油、猪油、椰子油等具有可塑性的固态/半固态油脂。在一般家庭用油时,除了凉拌外,还可进一步将区分为烹煮、煎炸与油炸,各有不同的选用考量。因烹调用油在贮运过程中,对温度、氧气、光线等环境因子敏感,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油脂自氧化、油脂光氧化等反应。除此之外,当氧化催化剂存在亦会加速/诱导氧化反应的进行,如金属、色素 (叶绿素、核黄素等),油脂风味亦会受到油脂氧化程度影响。。 同时,在烹煮或煎炸过程中,除食品与油脂之间会出现交互作用外,油脂自身也会发生各种反应,如氧化、聚合、高温分解 (pyrolysis) 以及水解反应等 故而,烹调油常借由多种理化指标测定油脂的氧化程度或裂解物的含量作为品质判断方式,烹调油脂氧化安定性常被认为是维持油脂品质的关键。发烟点 (smoke point) 系最常见的油脂理化指标之一,发烟点温度表示食用油脂内部的三酸甘油酯分子开始分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的温度,同时代表油脂风味可能已经劣变与营养价值降低;若在发烟点温度上持续加热,脂肪酸可能会蒸散且甘油分解将进一步形成丙烯醛 (acrolein) 并形成油烟,造成使用者的眼睛和喉咙不适。发烟点可以用于初步筛选高温油炸或烹调时适用的油脂种类。通常建议高发烟点的油脂适用于烹煮,特别是需要高温加热时;然而,在烹调油品使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上仅考虑发烟点高低影响并不周详,应同时了解油脂在发烟点下仍可能会发生有害的反应,如油脂氧化产生自由基等。许多油脂具有高发烟点且同时富含对热敏感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热处理条件下发生油脂氧化反应,可能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葡萄籽油因具有高的发烟点,被认为是良好的烹调油脂;然而,葡萄籽油含有70%的ω-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使其成为不适合被加热的油脂之一。 。相较于含有大量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富含高含量油酸的油,如棕榈油,在油炸过程的氧化分解及贮存期间的氧化酸败反应速率皆明显缓慢。

相关

  •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亦称使用者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而设
  • Rb5s12,8,18,8,1蒸气压第一:403 kJ·mol−1 第二:2632.1 kJ·mol−1 第三:3859.4 kJ·mol−1 (主条目:铷的同位素铷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Rb,原子序数为37。铷是种质软、呈银白色的金
  • 犁鼻器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 (VNO)、Jacobson's organ、或称 茄考生氏器、犁鼻器)是一种辅助嗅觉感觉器官,在多种动物中均能找到。这器官是由菲德里·勒伊斯(Frederik Ruysch(英语:F
  • 宇宙射线散裂宇宙射线散裂是自然发生的一种核分裂和核合成形式,它经由宇宙射线撞击物质产生新的元素。宇宙射线是来自地球之外的高能粒子,主要是飘荡在空间中的电子和α粒子。当宇宙射线(主
  • 邦和中央直辖区印度的一级行政区包括有28个邦、8个中央直辖区及德里国家首都辖区。28个邦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首都辖区与邦处相同的地位,而中央直辖区则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今日的
  • 飞利浦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Euronext:PHIA,NYSE:PHG,荷兰语: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英语:Royal Dutch Philips Electronics Ltd.),简称飞利浦(英语:Philips),是荷兰的跨国电子
  • 奥维尔·莱特莱特兄弟(英语: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Wright brothers),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及俄亥俄州,美国航空先驱、亲生兄弟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和威
  • 生育力生育能力(fertility)是指生物可以繁衍后代的能力,在统计上,生育率是指一对配偶生育后代的个数。生育能力和潜在生育能力(英语:Fecundity)(fecundity)不同,后者是指繁衍后代的潜力,受到
  • 汪品先汪品先(1936年11月1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海洋地质学家。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曾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质系和地理系任教,1972年随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海洋地质专业调
  • 周 俊周俊(1932年2月5日-),中国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生于江苏东台。195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