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烹调用油
✍ dations ◷ 2025-05-05 04:53:06 #烹调用油
烹调用油,亦称为烹饪用油,指在将食物制备餐饮或菜肴时使用的油脂。油脂在餐饮或食品上的用途很广,除赋予香气跟风味外,依照烹调的目的与使用的温度范围等差异,需选择适当的油脂。例如当凉拌使用时,通常建议使用在室温下可保持液态的油脂 ,如大豆油、棉籽油,葵花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等。而烘焙时为了产生酥感、膨松感等,常使用起酥油、猪油、椰子油等具有可塑性的固态/半固态油脂。在一般家庭用油时,除了凉拌外,还可进一步将区分为烹煮、煎炸与油炸,各有不同的选用考量。因烹调用油在贮运过程中,对温度、氧气、光线等环境因子敏感,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如油脂自氧化、油脂光氧化等反应。除此之外,当氧化催化剂存在亦会加速/诱导氧化反应的进行,如金属、色素 (叶绿素、核黄素等),油脂风味亦会受到油脂氧化程度影响。。
同时,在烹煮或煎炸过程中,除食品与油脂之间会出现交互作用外,油脂自身也会发生各种反应,如氧化、聚合、高温分解 (pyrolysis) 以及水解反应等 故而,烹调油常借由多种理化指标测定油脂的氧化程度或裂解物的含量作为品质判断方式,烹调油脂氧化安定性常被认为是维持油脂品质的关键。发烟点 (smoke point) 系最常见的油脂理化指标之一,发烟点温度表示食用油脂内部的三酸甘油酯分子开始分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的温度,同时代表油脂风味可能已经劣变与营养价值降低;若在发烟点温度上持续加热,脂肪酸可能会蒸散且甘油分解将进一步形成丙烯醛 (acrolein) 并形成油烟,造成使用者的眼睛和喉咙不适。发烟点可以用于初步筛选高温油炸或烹调时适用的油脂种类。通常建议高发烟点的油脂适用于烹煮,特别是需要高温加热时;然而,在烹调油品使用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上仅考虑发烟点高低影响并不周详,应同时了解油脂在发烟点下仍可能会发生有害的反应,如油脂氧化产生自由基等。许多油脂具有高发烟点且同时富含对热敏感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在热处理条件下发生油脂氧化反应,可能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葡萄籽油因具有高的发烟点,被认为是良好的烹调油脂;然而,葡萄籽油含有70%的ω-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使其成为不适合被加热的油脂之一。 。相较于含有大量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富含高含量油酸的油,如棕榈油,在油炸过程的氧化分解及贮存期间的氧化酸败反应速率皆明显缓慢。
相关
- 胺碘酮胺碘酮(英语:Amiodarone)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预防或治疗数种心律不整,包含心室频脉(英语: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颤动(VF)、宽QRS复合波心搏过速、心房颤动,以及阵发性
- 麦角新碱麦角新碱,英文名为Ergometrine ,或者 ergonovine 又或者称为D-麦角酸β-氨基丙醇, 是一类用于引起子宫收缩来治疗阴道产后出血的药物。 它可用于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 β-氧化β-氧化指的是脂肪酸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乙酰辅酶A(Acetyl-CoA)和酮体的过程。就和脂肪酸合成一样,脂肪酸的分解也是逐步进行的。脂肪酸首先变成Acyl-CoA的活化形式。接下来反应有
- 食品辐照食品辐照(Food irradiation),亦称“食品照射”或“电离辐射灭菌”,指将食物暴露在游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下。此过程可以灭除食物上的微生物、细菌、病毒或微小虫类。其他的
- 意大利战争意大利战争(意大利语:Guerre d'Italia del XVI secolo)又称哈布斯堡-瓦卢瓦战争,是1494年至1559年间一系列战争的总称,战事地包括多数意大利城邦、教宗国、西欧各主要国家(法国、
- SAR 11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目前仅包括遍在远洋杆菌(P. ubique)一个种,可能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细菌(估算数量级有1028)。早在1990年,就已在马尾藻海中得到属于α-变形菌的rRNA序列,此后
- 五九六工程596工程(中方内部代号“邱小姐”,美国中情局代号“Chic-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与1966年的第一颗装载核弹头导弹、1967年的第一颗氢弹、1970年的第一颗人造卫
- 七曜七政,又称七.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
- 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边疆区 (俄语:Алта́йский край,罗马化:Altaysky kray)是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面积167,996平方千米,是
- 张永莲张永莲(1935年2月20日-),中国分子内分泌学家。1935年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