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的一种演出方式,主要是指演出与自身本工的行当不同的戏的情形。虽然后来反串一词也被用于男扮女或女扮男的异装情形,但在其原本的意义中,是与演员以及剧中人的性别无关的。举例而言,男性的梅兰芳作为一个旦行演员,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他曾在《辕门射截》一剧中演生角的吕布则反而是反串。除了如上述的旦串生之外,生串旦、生串净、生串丑等情形也都很常见。
行当的概念在元杂剧中已经存在,但当时许多演员常常没有明确的本工行当,例如《青楼集》中记录的一些著名女性演员常能兼“旦末”,因此其无论扮旦或末,都不能算是反串。
比较有明确反串情形的,要到明代中后期的一些传奇剧目,如剧作家徐渭写的《女状元》等戏中,有明确要因剧情的转换以旦行演员来换男装演生角的情形,但未留下其实际表演时情形的相关记录。在明末清初最盛的昆剧中,由于对表演艺术特讲求精致,各行当之间各形成严格的派别,因此反串兼演是不被容许,这种情形到清代中叶更达到极致,因此只有少数特别的剧目,才能反串,如《南西厢》的〈长亭〉一出,所有剧中人均由旦角反串,成为惯例。
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政府开始禁止女性登台表演,女性角色均由男性出演。晚清,天津开埠后,始有女演员公开登台表演。而男女同台合演亦是在天津最先出现。在清中叶才形成的京剧中,反串是较常出现的演出方式。在京剧发展早期由于较多人精通数个行当,因此反串现象较不明显,光绪年间,角色的分工才愈趋细密,这情形发展到民国以后达到极致,由于专精一门成为普遍的观念,而反串的情形才逐渐增加,许多著名的演员如四大名旦、杨小楼、等都不时有反串的演出。
王安祈〈从“兼扮、双演、代角、反串”的演出现象看“当代戏曲”与“古典戏曲”剧场意义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