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拜伦龙
✍ dations ◷ 2025-01-23 06:11:05 #拜伦龙
拜伦龙属(学名:Byronosaurus)是伤齿龙科恐龙的一个属,生活于上白垩纪。它的属名是纪念拜伦先生(Byron Jaffe),以感谢他及其家人对蒙古科学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挖掘团队的支持与援助。拜伦龙的第一个标本于1993年在蒙古戈壁沙漠的乌哈托喀被发现,第二个则于1996年在大约8公里以外的地方被发现。拜伦龙是小型、敏捷的恐龙,约只有1.5米长及50厘米高。它的体重约有4公斤。不像其他的伤齿龙科,拜伦龙的牙齿是没有锯齿的,呈针状,适合捕捉小型的鸟类、蜥蜴及哺乳动物。这些牙齿与始祖鸟最为相似。目前发现了两个拜伦龙的成年化石,都是头颅骨。其中一个长23公分的标本,保存状况比其他已发现的伤齿龙科头颅骨更为良好。这个头颅骨在鼻端有空间,可以让空气先从鼻孔进入再经过口部,这是与现今鸟类相似的特征。在1994年,马克·诺瑞尔(Mark Norell)等人曾经研究过两个幼体标本(编号IGM 100/972、IGM 100/974)。这两个标本发现于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组(Djadochta Formation),邻近火焰崖,位于一个偷蛋龙类的蛋巢内。由于其中一颗蛋内有偷蛋龙类胚胎,几乎可以确定这个蛋巢是属于偷蛋龙类。当时,诺瑞尔等人将这两个部分颅骨归类于驰龙科。在2009年,诺瑞尔等人经过重新研究后,将这两个部分颅骨改归类于拜伦龙。这两个颅骨属于幼年个体,邻近者蛋壳碎片。科学家无法解释为何幼年拜伦龙会出现在偷蛋龙类的蛋巢。目前的相关解释有:幼年拜伦龙成为偷蛋龙类的猎物、它们以刚出生的的偷蛋龙类为食、拜伦龙有依赖、与其他动物共生的习性。
相关
- 种小名种加词(英文:specific epithet),又称种小名,指双名法中物种名的第二部分,另一部分为属名。在植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指的是物种的完整学名,而在动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既可以指
- SOsub2/subClsub2/sub硫酰氯是硫酸的两个-OH基团被氯替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式为SO2Cl2,为无色有强烈刺鼻气味的液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它用作有机化学中的氯化试剂,可以将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
- 蒂尔堡大学坐标:51°33′46″N 05°02′31″E / 51.56278°N 5.04194°E / 51.56278; 5.04194蒂尔堡大学(荷兰语:Universiteit van Tilburg)亦以“提堡大学”、“提尔堡大学”、“堤堡大学
- (Nsub2/subHsub5/sub)sub2/subSOsub4/sub&g在化学中,硫酸(部分文献写作硫酸金井),又称硫酸二或硫酸二肼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无机化合物,为与硫酸根组成的盐类,其化学式为(N2H5)2SO4,常温下为固体,可借由氢氧化和硫酸铵的置换反映
- 北美空防司令部坐标:38°42′00″N 104°48′00″W / 38.70000°N 104.80000°W / 38.70000; -104.80000北美空防司令部(英语: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简称NORAD)是一个由美
- 夜猫子夜猫子原是指鸮类的夜行性动物,后来被衍生用于人类在正常的睡眠时间里,仍持续进行夜间活动,包括熬夜与通宵的人。有些人会在愈进入深夜,表现的活动愈感到活跃,因为他们在这时候的
- 艺术史美术史是有关艺术作品的历史发展及其风格的研究,风格可能包括其艺术类型、设计、形式及风格(英语:Style (visual arts))等。它也研究和描述美术在其当时和当地的美术感和世界观
- 东乡茂德东乡茂德(日语:東郷 茂徳〔東鄕茂德〕/とうごう しげのり Tōgō Shigenori,1882年12月10日-1950年7月23日),生名朴茂德(韩语:박무덕;转写:Pak Mudǒk),朝鲜裔日本人,日本帝国时代外交官,
- 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英语: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由其缩写,简称为伊尼亚克(英语:ENIAC,发音: /ˈɛni.æk/,也可称埃尼阿克)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它是图
- 充分且必要充分必要条件(英语: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简称为充要条件。在逻辑学中:因此:P是Q的必要条件,代表“如果P是假,则Q是假”。以逻辑符号表示:通过否定后件,得出“如果Q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