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廖姓

✍ dations ◷ 2025-05-19 11:03:08 #双姓合一,张廖姓,客家裔台湾人,云林县文化

张廖姓是诏安客家人的一个双姓,但非复姓,而是两个姓氏的结合,血缘上是张公廖母。在台湾的廖姓家族可分为双廖(张廖姓)和单廖两种,单廖是单纯的廖姓,主要分布在新竹县、台北市和高雄市。双廖或是张廖姓,又称“廖皮张骨”、“活廖死张”,就是生时姓廖,死后为姓张回归为张氏祖先,其后代主要分布在台中市、云林县、南投县、宜兰县、桃园市和新北市。

张廖一姓的源流始于两个姓氏之间的联姻关系。元顺帝年间,福建省漳州府云霄县西林和尚塘人张愿仔因白莲教之乱,逃难到诏安县二都官陂坪寨,居住于廖三九郎公的别墅。廖三九郎公(廖化)是二都官陂的富有人家,常年以白米三百石贡献朝廷,封为员外郎,赐九品衔,人家称呼他为“三九郎”。

廖三九郎公有一个独生女,名叫廖大娘,品貌端庄,敏慧贤淑,精通诗书,事亲至孝 。因廖三九郎公膝下无子,因此将张愿仔招为女婿兼养子,张愿仔自此改名“廖元子”。廖三九郎把廖元子看做亲生的儿子,把所有的产业交给他去处理。女婿对岳父母也像亲生父母一样孝敬,深受当地族人的赞誉。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廖元子48岁,独生子廖友来才出生。在友来还未成年时,廖姓族人有亲戚触犯国法而逃狱,以当时的社会律法,往往会连累廖氏全族。

在这当时,廖元子挺身而出和官方申辩。由于官司拖延多年后才结案,廖元子于在返家途中患病,生命垂危。临终前,他嘱咐独生子廖友来,说:“我深受你的外祖父母知遇而恩惠,应该要舍命去报答,可是现在未能如愿;你一定要代替我报答。记得子孙在生的时候要姓廖,以光耀母族,死后应该姓张,以记得不忘本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

廖友来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说:“凡是我的后代子孙,在生时姓廖,死后写着姓张,不可违背祖命,以报答廖族的恩德。” 他并告诉四个儿子说:“我们本来姓张,在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先宗祠。以后每年应该回去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居外地,要姓张或姓廖就随个人的意愿。而廖家的公妈更不可忘记。”

“张廖”氏一族有七条祖训,于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兴建祖祠周围大楼时,于其大门门崁设七崁,用意是要子孙时时刻刻铭记祖先留有七条祖训;亦有一意为 西螺七崁的“七崁”,就是源于这七条祖训,“崁”原为“欠”,意指子孙欠祖先恩泽,必须追宗祭祖,时时感念祖先恩泽 。但不管原意为何,都是在告诉子孙要记住源本为何,从此子孙称这七条祖训为七嵌箴规。

第一崁:生廖死张,故曰张廖:“生存姓廖”,户籍、兵籍、财产、名号、生辰、结婚属之,“逝世姓张”,神主、墓志、祭祀、神鬼属之。

第二崁:不食牛犬,知恩无类: 牛犬兽类也,知主之恩,况于人乎,不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于人也。兽类知恩,人兽虽异,而灵性知恩则同,故曰无类。

第三崁:得正祀位,犹胜篮轿八台:古制养子为嗣但未有养孙廖三九郎收廖元子为养子但元子因族人诤讼之事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犹虚因此三九郎希望孙廖友来“得正祀位”,而此事获得邱高太祖妣的认同:“子孙孝顺,母祖慈爱,竹蓝为轿之乐,犹胜八台(八人抬之大轿)。”而友来也奉行遗命,是谓一嗣双祧,自立一族,以光“张廖”门楣。

第四崁:嗣续为女,继绝为先:。无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张固然也。如独生子,则生身之父无归宿,待子生孙,需先继生父,为当务急,嗣女须书“张廖妈”以明由来,婿归本姓,例不入张廖之祠,此继绝为人道之始也。

第五崁:制无苟且,恐生戾气: 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气之儿,乃胎教攸关也。守制前有孕,须求束带以资分别,带以布束腰,布长与柩齐。

第六崁:堂教修谱,敦亲睦族:。祠堂非祇鳏祭祀,实乃教育子孙,使知遗训,并知修谱,以明房派分布情形,引发敦亲睦族之心,纪念宗功祖德之伟,旨在育英而兼礼教。

第七崁:迁籍修谱,天下一家: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张廖姓的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官陂镇,依 1995 年统计人口 3 至 4 万,97% 张廖姓后代 (目前全改为张姓),官陂张廖姓宗祠是禋成堂24°00′47.59″N 117°04′11.11″E / 24.0132194°N 117.0697528°E / 24.0132194; 117.0697528,由第十四世廖盈瑞发起建造,民国十一年(1922 年)重修,禋成堂祖祠的龛位在大陆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民国七十七年(1988 年)十一月西螺镇廖源郎、廖万权二位宗亲赴大陆祖地寻根祭祖时发现“禋成堂”无神龛牌位,乃捐献十万元新台币,委请当地宗亲重造神龛,以供祭祀之用。

目前官陂镇张廖姓后代目前全改为张姓,因此“活廖死张”之祖训,只剩台湾张廖姓氏一脉历史传承。

张廖姓渡台开垦最早有文献记录可以追溯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廖朝孔当时24岁率同二弟朝间、四弟朝路堂兄弟朝近、朝厅一行五人,冒海禁令出海渡台,此时已有宗亲廖必达等人在港尾、田心仔地区开垦,遂落脚于云林县二仑乡开基,而后续张廖姓族人于清康熙年间 (康熙四十年-六一年) 先后入垦二仑、田尾、港尾等三聚落。

张廖家庙崇远堂始建于清道光 28 年 (1848年) 西螺保 (现今西螺镇) 下湳,民国十三年 (1924年) 移建位于现今西螺镇福田里,为诏安客张廖家族渡台开垦西螺、二仑、仑背等地区之初,以凝聚宗亲团结、怀念祖先德泽而所建宗祠,是诏安客家人在台湾的重要精神与信仰中心。

廖朝孔从云林二仑带来的垦户大多落脚在西屯地区港尾仔(永兴庄)一带,清武家庙垂裕堂原先是廖朝孔后裔所居住的三合院祖厝,,子孙繁衍越来越多,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由十九世裔孙廖大妹倡议兴建家祠来奉祀廖朝孔及历代祖先,并且已十八世祖廖克成担任建祠总指挥策划兴建完成,并设立祭祀公业。

张廖姓为台湾第十八大姓,全国以云林最多,台中次之,在台中市为第五大姓,集中于西屯区居多,张廖姓人口数约为 20 万人,已多于祖籍地官陂镇张廖姓后代。

《官陂张廖族谱序》(十五世裔孙耀箕有南拜撰)文中记述:先祖自康熙、雍正陆续渡台,最初都散居在西螺、二仑、仑背、三条圳、台中西屯、南投、丰原、西员宝、大溪街、板桥、新店、、罗东、四结、宜兰等地谋业营生。

张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客家人,原本说诏安客语,现属于“福佬客”。

诏安客渡台开垦后代约二十万人,诏安客主要分布在云林县的西螺镇、二仑乡、仑背乡等三个乡镇,约有五万人,还能流利讲诏安客语的,只有仑背、二仑地区约只剩八千人,其次是台中市西屯区,其他地区零星分布人数很少。

张廖家族的聚落,长久以来与福佬人生活在一起,逐渐被同化而失去了“诏安客”的文化与语言,平时都用台湾闽南语沟通,有的人也不知自己是客家人,是为“福佬客”。

张廖姓之“生存姓廖”“逝世姓张”祖训,在历史因素之下,在姓氏上亦有些许变化,如

依其张廖祖训第七条“迁籍修谱,天下一家”,不论廖氏、张氏、或张廖氏,均属同一血脉。

张廖姓的结合来自清河张氏及武威廖氏,故张廖姓堂号以两姓郡望各取一字,合为清武堂。

清河张氏始祖张天正,妻林蔡氏,三子为张愿仔。始祖三九郎廖公,妻邱氏。清武合族(张廖氏)一世祖廖元子公,妻廖大娘。

相关

  • 检疫隔离检疫 是风险管理的一种设施。 当人类、动物、植物等,由一个地方进入另一个地方,为防带有传染病等,所以必须进行隔离检疫。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Quarant
  • 古印第安人古印第安人是指最初进入美洲并定居的人,时间在美洲大陆的更新世时期晚期的后冰川时期。“古印第安人”一词特指西半球的石器时代,不同于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有证据表明在
  • 内共生学说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彡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五十九个(三划的则为第三十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彡部归于三划部首。彡部通常是从右、下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语言 - 文化 - 体育 - 节日 政府 - 政治 - 法律 - 经济 艺术 - 文学 - 舞蹈 - 戏曲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军事高等学
  • 国际排名此表列出之数据是关于中华民国(台湾)在各国际指数中的名次,分母为该指数计算的国家总数:† if ranked以中华台北名义参赛
  • 动画电影动画长片列表列出世界上所有动画电影,列表中也包括电视电影及录像带首映的电影作品。本列表中的动画电影片长至少要达到40分钟、至少75%是动画,或是动画长度40分钟。动画长片
  • 列当属See text.列当属(学名:)是列当科草本的寄生植物,约有20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属于小型植株,约10厘米至60厘米高。完全不具叶绿素,而呈白色至深褐色,花为白色或蓝色唇形的
  • 后山埤站后山埤站,副站名五分埔商圈,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南港区交界处,是台北捷运板南线的捷运车站。车站位于忠孝东路六段下方,与永吉路、玉成街的交叉口以及中坡南北路口间,曾暂名为
  • 施特拉斯贝格施特拉斯贝格(德语:Straßberg)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4.90平方公里,总人口2532人,其中男性1248人,女性1284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02人/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