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性格学说

✍ dations ◷ 2025-04-12 09:06:28 #心理学,性格分类,血型系统,伪科学

血型性格学说,源起于日本,根据ABO血型系统来判断人类性格的学说。他们认为,某种血型的人,就会天生具备某种特定性格。对于血型会影响性格的假说,现代医学尚无法证实,但在流行文化中,这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了ABO血型系统。随后,1910至1911年,波兰人希尔斯菲尔德和德国人冯·登格恩发现了ABO血型系统的遗传性。

在昭和年间,这个学说传入日本。1927年,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今御茶水女子大学)的教授古川竹二,在学术期刊《心理研究》上,发表一篇论文“基于血型的气质研究”(血液型による気质の研究),首次提出人类血型与人类先天的性格有关。他的研究引起日本社会的关注与兴趣,但是他的研究样本不到三十个人,在统计学上的可靠性不高。

日本陆军对他的研究很感兴趣,赞助他的研究,希望找出最好的血型组合,来组织军队。因台湾雾社事件影响,1932年,古川竹二再度发表论文,研究各族群间的血型差异,希望找出台湾原住民反抗的原因。他认为,参与反抗运动的台湾人以O型居多,他们反抗心较强烈。他建议日本政府,让日本人与台湾人通婚,以减少台湾人反抗的基因(因日本人a型血最多)。但他的研究结果,受到金泽医科大学古畑种基教授的质疑,认为缺少科学性,因此逐渐不再流行。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71年,能见正比古出版著作,再度介绍血型与性格间的关系,成为热门著作。因此,血型性格学说,再度广泛在日本社会中流行,并外传至韩国、中国等地。能见正比古去世后,他的儿子能见俊贤设立了“人类科学ABO中心”活动。

医学界一般认为血型性格学说缺少可信度,因为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没有发现血型可以影响到大脑神经系统运作,以及影响到思考、人格形成的证据,血型性格学说也没有提供对于血型如何影响到大脑的科学解释。

相关

  • 核小体核小体(英语:Nucleosome,也译作核体或核仁小体等)是组成真核生物染色质(除精子染色质外)的基本单位。核小体是由DNA与4对组蛋白(共8个)组成的复合物,其中有H2A和H2B的二聚体两组以及H
  • HBrOsub3/subS溴磺酸是一种无机酸,化学式为HBrO3S。它可由三氧化硫与溴化氢在液态二氧化硫中反应制得,化学性质不稳定,低温下就会分解成溴、二氧化硫和硫酸。
  • CNsub-/sub氰化物是特指带有氰离子(CN−)或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这一叁键给予氰基以相当高的稳定性,使之在通常的化学反应中都以一个整体存在。因该基团
  • 三甘醇三甘醇,结构式HO(CH2CH2O)2CH2CH2OH。无色几乎无臭吸湿性粘稠液体,可燃。与水和乙醇混溶,微溶于乙醚,几乎不溶于石油醚。毒性极低,未见中毒病例。三甘醇是通过环氧乙烷水合制取乙
  • 虚骨龙类虚骨龙类(学名:Coelurosauria)又名空尾龙类,是群多样性的兽脚亚目恐龙,包含许多次演化支,例如:暴龙超科、似鸟龙下目、以及手盗龙类(也包含鸟类)。虚骨龙类的范围为:兽脚亚目中,所有亲
  • 裕陵清裕陵(满语:ᡨᠣᠮᠣᡥᠣᠩᡤᠣᠮᡠᠩᡤᠠᠨ,穆麟德:tomohonggo munggan)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与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
  • 哈斯利峡谷哈斯利峡谷(英语:Hasley Canyon)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一个人口普查指定地区。哈斯利峡谷的座标为34°28′54″N 118°40′00″W / 34.48167°N 118.66667°W / 34.
  • 俄亥俄大学25,543名本科生 3,261名研究生俄亥俄大学(英语:Ohio University)是一所公立大学,位于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市,创建于1804年。大学为俄亥俄州乃至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 Mountain
  • 山地自行车登山车(英语:Mountain bike)或称登山单车、山地自行车,山地车,为设计在山地非公路地型骑乘的脚踏车;越野骑行登山车的历史包括了欧洲的cyclo-cross运动和英国人Roughstuff Fellows
  • 海王龙属海王龙属(属名:)又名瘤龙、节龙,意为“鼻部呈球状的蜥蜴”,属于沧龙科,是巨型的沧龙类,它们与现代巨蜥、蛇有接近亲缘关系。在阿拉巴马州的Eutaw组与Mooreville白垩层中,海王龙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