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录作用
✍ dations ◷ 2025-11-28 18:27:36 #转录作用
转录(英语:Transcription)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遗传信息由DNA复制到RNA(尤其是m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合成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途径。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转录过程以特定的单链DNA片段作为模板,RNA聚合酶作为催化剂,合成前mRNA,前mRNA经进一步加工后转为成熟mRNA。转录时,DNA分子的双链打开(是否需要DNA解旋酶仍存在争议),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到DNA单链上,并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单链mRNA分子。转录成RNA分子的DNA片段称为转录单元,编码至少一个基因。如果转录的基因编码蛋白质,则会产生信使RNA(mRNA),这个mRNA又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基因还可能编码非编码RNA,例如小分子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 (tRNA)或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核酶。转录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具体来讲,转录可分为启动、延伸、终止三个阶段。转录开始于RNA聚合酶与通用转录因子共同结合到模板DNA的启动子序列上,形成RNA聚合酶-启动子闭合复合物。然后,RNA聚合酶在通用转录因子的协助下,暴露出大约14个碱基对,形成RNA聚合酶-启动子开放复合物。在开放复合物中,启动子DNA部分解开为单链。 暴露的单链DNA被称为“转录泡”。接着,RNA聚合酶选择转录泡中的转录起始位点,结合起始NTP和与转录起始位点序列互补的延伸NTP(也可能是短RNA引物和延伸NTP),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产生起始RNA产物。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全酶由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σ亚基组成,其中σ因子协助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很多基因起始位点的上游拥有普里布诺盒基因序列(TATAAT),上游约35个碱基处拥有TTGCCA共有序列,约40~60个碱基处拥有一片富含A、T碱基的区域,有助于加快转录速度。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上游区段比原核生物多样化,转录起始时,RNA聚合酶不直接结合模板,其起始过程比原核生物复杂。转录的启动还受到另外的蛋白质影响,如转录激活蛋白和阻遏蛋白(英语:Repressor)。前两个NTP缩合成3′—5′磷酸二酯键后,RNA聚合酶脱离启动子,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转录启动后,DNA双螺旋链解开,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链。随着转录的进行,RNA聚合酶在DNA模板链上移动,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单链。转录的方向为3′→5′(对于DNA模板链)或5′→3′(对于合成的RNA链或DNA编码链)。细菌在37°C(98.6°F)下以42~54个核苷酸每秒的速度转录,而真核生物的转录速度大约是22-25个核苷酸每秒。转录终止于DNA非编码序列末端附近的终止子处。细菌转录的终止有两种方式:内源性终止(也称内在型终止,本体转录终止或ρ-非依赖性终止)和ρ-依赖性终止。在内源性终止中,基因末端的反向重复序列(英语:Inverted repeat)使新转录的RNA序列折叠成发夹环,从而使RNA聚合酶脱落,转录产物被释放。ρ-依赖性终止子利用可在转录时主动展开DNA—RNA复合物的ρ因子,释放新合成的RNA。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终止方式取决于其所使用的聚合酶的不同。RNA聚合酶I的终止机制与细菌的ρ-依赖性终止类似;而RNA聚合酶III的终止与细菌的内源性终止极为相似。有研究表明,多个胸腺嘧啶的终止信号引起RNA聚合酶III的失活,从而使延伸终止并将酶转运至最近的RNA二级结构,进而促进酶的释放。RNA聚合酶III和细菌的转录终止机制之间的相似性表明,这种依赖发夹环的终止可以追溯到多亚基RNA聚合酶的共同祖先。RNA聚合酶II的转录可以在非编码序列的末端后持续数百甚至数千个核苷酸,它的终止更为复杂,涉及到新合成RNA的切割以及多腺苷酸化的过程。抗生素可作为转录的抑制剂,包括抗细菌药与抗真菌药。以利福平为例,其通过结合D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β-亚基来抑制细菌转录(英语:Bacterial transcription);而8-羟基喹啉是真菌转录(英语:Eukaryotic transcription)的抑制剂;组蛋白甲基化作用(英语:Histone methylation)也可能会对转录有抑制作用。方斯华·贾克柏(François Jacob)和贾克·莫诺(Jacques Lucien Monod)首先假设一种让遗传物质成为蛋白质的分子。 塞韦罗·奥乔亚(Severo Ochoa)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开发一种用多核苷酸磷酸化酶(英语: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体外(In vitro)合成RNA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破解遗传密码。 由RNA聚合酶合成RNA是由几个实验室在1965年以前在体外(In vitro)建立的; 然而,由这些酶合成的RNA具有表明存在正确终止转录所需的额外因子的特性。1972年,Walter Fiers成为第一个真正证明终止酶存在的人。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因其研究真核生物转录(英语:Eukaryotic transcription)的分子基础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关
- 呋喃苯胺酸呋塞米(Furosemide),市面常见的商品名为来适泄锭(Lasix),系一种用来治疗因心脏衰竭、肝硬化或肾病变引起的水肿,也可治疗高血压的药。使用剂量依人而定,可以经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口
-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韩语:동의보감)是朝鲜宣祖御医许浚所编撰的一部汉文医学著作,成书于1610年,1613年正式刻版刊行。《东医宝鉴》共有25卷,由内景、外景、杂病、汤液、针灸5篇构成:63。
- 猪肉绦虫猪带绦虫(学名:Taenia solium;pork tapeworm),也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体长2-3米,宽7-8毫米,共有800-900个节片,后端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 薛氏点薛氏点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红细胞血液学病变, 薛氏点仅发现于被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中。德国生物学家威廉·薛夫讷(德语:Wilhelm Schüffner)于1904年首次对其
- 亮盖灵芝蕈伞平版状蕈柄裸露异养腐生真菌亮盖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是灵芝属下的一个种。在《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依色泽的不同划分成赤芝、黄芝、白芝、青芝、黑芝、紫芝六种
- 朊粒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大米草大米草(学名:Sporobolus anglicus),禾本科鼠尾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大米草具有根状茎,秆高达1
- 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英语:Hartsfield-Jackson Atlanta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ATL;ICAO代码:KATL;FAA代码:ATL),简称亚特兰大机场、哈茨菲尔德-杰克逊机场或
- 百代电影公司百代电影公司(法语:Pathé)是一个法国电影公司。公司的标志为一只昂首高唱的公鸡。1896年,法国人查尔·百代(英语:Charles Pathé)及哥哥爱米尔·百代创立了百代电影公司。1900年,百
- 鹅颈瓶鹅颈瓶是一种由特殊形状的管道引向烧瓶的实验设备。“鹅颈”会降低空气在管中流动的速度,空气中的粒子,比如细菌,会困在其潮湿的内表面上。将瓶中液体煮沸,杀死瓶中微生物后,只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