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

✍ dations ◷ 2025-04-04 06:30:35 #力学,经典力学

碰撞在物理学中表现为两粒子或物体间极短的相互作用。 碰撞前后参与物发生速度,动量或能量改变。由能量转移的方式区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碰撞前后整个系统的动能不变的碰撞。弹性碰撞的必要条件是动能没有转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热能、转动能量),例如原子的碰撞。非弹性碰撞是碰撞后整个系统的部分动能转换成至少其中一碰撞物的内能,使整个系统的动能无法守恒。下面示例的碰撞原理的数学表述是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1年到1655年间提出的。

通过作用在两个碰撞物接触点的切线称为“撞击线”。通过撞击线的接触点构成两个碰撞物的总切面,称作“接触面”。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为 m 1 {\displaystyle m_{1}} )。当物体在碰撞时发生变形或发热时,碰撞称为“非弹性的”。

两个守恒定律依旧生效:

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尽可能多的动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因此两个物质在碰撞后“粘”在一起并按照相同的速度(见下 v 2 {\displaystyle v_{2}'} )继续飞行。例如两个橡皮泥球在碰撞后互相粘在一起并按同一速度继续移动。

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微分: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内能 U {\displaystyle U} :

两个物体间的实际碰撞是参考理想弹性碰撞和理想非弹性碰撞的混合模型来表述的。这个混合模型可以通过系数“k”来表达。

作为系统只考虑其中之一,所以并不考虑动能守恒,否则系统就改变了其状态。

在超弹性碰撞中内能转换超过最少中一个碰撞物的动能。其动能在此次碰撞后大于其碰撞前的动能。数学表达同总述的非弹性碰撞,为 U < 0 {\displaystyle U<0} .

反应碰撞来自反应,如化学反应或通过高能粒子在量子物理学中的碰撞产生新的粒子。在此必须注意,碰撞前后不同的粒子提供了能量和动量。在碰撞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粒子质量和数量的变化。

反应碰撞的一种类型如“电负性交换”:一个原子,分子或离子,一个或多个电子交换的原子物理学过程。很可能在此过程中一个电子给其中一个碰撞物带上正电性。如太阳风中的正电子(参见高能离子)通过彗星周围的气层时被捕获并发出x射线。

在粒子物理,原子物理或者当一个光子作为碰撞物之一时,碰撞也称为散射,散逸或漫射。当一个粒子在碰撞中向另一个能级跃迁时,也称作非弹性碰撞(非弹性散射)。当多数光子参与一个非弹性散射时会改变其总波长。相关请参阅散射和散射原理

相关

  • 巨石文化巨石文化(megalith)是一种以巨大石结构建筑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类型。欧洲西部是巨石文化时间上出现较早且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在欧洲,最常见的巨石建筑是石墓。这些石墓在葡萄牙语
  • 非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英文:Diastereomerism)是指属于立体异构但不属于对映异构的所有同分异构现象,所涉及的异构体称为非对映异构体,简称非对映体。它们包括顺反异构体、构象异构体、内消
  • 铁路车辆铁路车辆,即车卡,俗称火车车厢,是指除了专门提供动力的机车以外,其他各种在铁路行走的车辆。这些车辆少部分有发动机,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有动力的。铁路车辆连接一起成为列车或火车
  • 第十二条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华裔卡华裔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能在未来签发的一种面向海外华人群体的永久居留证件,目前相当大功能被更全面全国性的中国人才签证优惠制度所取代。据统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
  • 亚历山大和他最糟糕的一天《亚历山大和他最糟糕的一天》(英语:)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美国喜剧电影,由米奎尔·阿特塔(英语:Miguel Arteta)执导,罗伯特·李柏编剧;其剧情内容大致改编自美国作家朱迪丝·佛伊奥斯
  • 安树桐安树桐,直隶乐亭县人,清朝地方官员,同进士出身。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登三甲进士。后任广平府教授。
  • 裕绖裕绖 (1842年-?),字敬亭,号恭甫,舒穆禄氏,内务府镶黄旗满洲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同治丁卯科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75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
  • 朱睦㮮朱睦㮮(1520年-1587年),字灌甫,号西亭、东陂居士,河南开封人,祖籍直隶凤阳(今安徽)人,明朝宗室,镇国中尉。周定王朱橚六世孙。镇平恭定王朱有爌五世孙。父奉国将军朱安河,以孝行著称。二
  • 腓特烈一世 (普法尔茨)腓特烈一世(德语:Friedrich I.,1425年8月1日-1476年12月12日),普法尔茨选侯,1451年至1476年在位。大约1471年左右,腓特烈与情妇克拉拉·托特(英语:Clara Tott)结婚。由于是贵庶通婚,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