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英荷战争

✍ dations ◷ 2025-07-18 11:15:15 #第二次英荷战争
第二次英荷战争(荷兰语:Tweede Engels-Nederlandse Oorlog;英语:Second Anglo-Dutch War,1665年-1667年)是四次英荷战争中的第二次,是英格兰王国以及荷兰共和国爆发的海战,战争的起因是贸易问题。最终荷兰海军给英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战争以荷兰的胜利告终。双方最终签订《布雷达和约》。英国在第一次英荷战争取胜后,迫使荷兰承认《航海条例》的合法性。该条例对外国海运进行了诸多限制,严重阻碍了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打破荷兰人的海上垄断,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强行占领了荷兰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这一军事行为引起了荷兰的不满,双方再度爆发战争。英国皇家海军在战争初期占据优势,但是没有将优势转化为胜利。双方很快就陷入拉锯战。在战局胶着之时,荷兰与法国和葡萄牙结成了联盟。1666年4月至1667年2月,法军攻占英国西印度群岛的三个殖民据点。1667年6月,荷兰海军趁英军不备,突袭麦德威(英国地名),击沉并俘获英国战舰多艘。此外,英国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被荷兰大炮摧毁,首都伦敦也遭到炮击。英国被迫与荷兰进行和谈。同年7月31日,双方签订了《布雷达和约》,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该和约对领土和殖民贸易作出了一些调整,主要内容如下:在领土方面,英荷双方得失大致相当,但由于英国放宽了《航海条例》,实际上承认了战争的失败。第二次英荷战争使殖民贸易的天平再度向荷兰倾斜。战后英国人民将此次失败视为奇耻大辱,准备向荷兰人复仇,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下一次战争的爆发。而荷兰则商业重新迅速发展。表面上,荷兰获得了巨大利益,但这也使荷兰进一步承认了《航海条例》的合法性并自觉遵守。由于英国尚处于资产阶级革命之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所以荷兰的军事实力很快就被英国超过并在下一次战争中落败,商业最终衰落。荷兰能够取得胜利有如下主要因素:

相关

  • 阿比朵尔阿比朵尔 (俄语:Арбидол,英语:Arbidol)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由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
  •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英文:Growth factor)一词是指天然的蛋白能刺激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生长因子调节细胞的各类活动与功能。生长因子通常充当细胞间的信号分子。生长因子结合到靶细胞
  • 第三心音在心脏生理学中,第三心音(英语:Third heart sound,S3)是一种心音,由于其为心动周期第三个出现的心音而得名。第三心音是一种少见的额外心音,发生于主要心音"lub-dub"心音(第一心音与
  • 子囊菌门子囊菌门(学名:Ascomycota)是真菌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其中除酵母亚门为单细胞外,其余种类都是多细胞的,有分枝、有隔的菌丝组成的。它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一起构成了双核亚
  • 副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英语: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是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的治疗疾病的时候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一般都对患者的治疗不利。不良反应是药物所具有的两
  • 转诊转诊(英语:referral)是指将病患从一个诊所或临床医生(英语:clinician)转送到其他医疗机构。像初级医疗或二级医疗的病患可能会依其病况需要,送到三级医疗机构。
  • 临床实践指南医学指南(medical guidelines)也称为临床指南(clinical guideline)或是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是目的在提供医疗决策及准则指南的文件,会针对医疗保健特定领
  • 苯二胺苯二胺又称二氨基苯,分子式为C6H4(NH2)2,有三种异构体:两个氨基分别处于苯环的邻位、间位及对位。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
  • 歌手歌手是对于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称呼,也作为职业名使用。在中国大陆则被定义为演员类的歌唱演员。那些符合关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达到一定艺术造诣和
  • 阿罗汉阿罗汉(梵语:अर्हत्,Arhat;巴利语:Arahant),又译阿罗诃,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第四果,是依照佛三转法轮解脱道的教导修习四念处、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