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

✍ dations ◷ 2025-08-28 14:58:12 #单簧管

单簧管,又称竖笛、黑管,是一种木管乐器,从夏卢摩笛(法语:Chalumeau,一种古代的单簧低音乐器)发展而来的,形成于17世纪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国的长笛制造家丹纳(Johann Denner,1655年—1707年)所发明的。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罗杰(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内(1716年再版)。从大约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现代单簧管则是在1800—1850年发展而成的。单簧管由于音域宽,管乐队或以管乐为主的军乐队的首席通常由单簧管手担任。

单簧管的管身通常用非洲黑檀木制造,亦有由其他木料、塑胶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接驳筒,管体成圆筒形,并可装拆,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

在吹口处固定一块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簧片尖会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

单簧管拥有极阔的音域,差不多有4个八度,能涵盖人声的绝大部分范围,在任何的音区,其音量的大小都能控制自如,相比双簧管,单簧管更能处理大幅度的旋律变化。单簧管在不同音区都有独特的音色:低音区深沉,中音区浑厚,高音区明亮,音色又接近人声,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时常用于管弦乐队的单簧管有以下类别:

降B调单簧管是常见的单簧管,在管乐团,则再会加上降E调(E♭)中音单簧管

单簧管是木管乐器中最先推行常规四管制,事实上当几款变种乐器包括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及低音巴松管成为管弦乐团的常规乐器后,木管乐器便逐渐由双管制变成三管制。19世纪末期起,低音单簧管已经不再由单簧管手兼任,同时高音单簧管亦加入编制时,为免令原来单簧管声部被分薄,因此作曲家都会额多安排多一位单簧管手兼顾高音单簧管,慢慢变成了现今单簧管声部都比其他木管声部多1位乐手。

在单簧管合奏团中亦有用上 EEE♭ 和 BBB♭ 加倍低音单簧管(英语:Subcontrabass clarinet),但现时仍属试验阶段。

赞喔

相关

  • 学校体育体育(英语:Physical Education,缩写P.E.)是一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参与者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在不同国家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及目标存
  • 张景钺张景钺(1895年10月29日-1975年4月24日),字岘侪,江苏武进人,中国植物学家。出生于湖北光化县。1916年在安徽芜湖圣雅各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20年毕业后公费赴
  • The Straits Times《海峡时报》(英语:The Straits Times)是新加坡历史十分悠久的英文报纸。它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的旗舰刊物。《海峡时报》于1845年7月15日首次发行,新加坡报业控股称其日发
  • 三帝同盟三帝同盟(德语:Dreikaiserabkommen,俄语:Союз трёх императоров),德国宰相俾斯麦感到法国想报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之仇、取回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的领土),
  • 美国制片人工会美国制片人协会或称美国制片人工会( 英语: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简称:PGA)是美国贸易组织,专门负责电视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和新媒体生产。其联合主席是加里·卢凯西和洛里·麦
  • 第2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第29回日本电影学院奖于2006年3月3日公布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
  • 卷积码卷积码(英语:convolution code)是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技术的一种,在电信领域中,属于一种纠错码(error-correcting code)。相对于分组码,卷积码维持信道的记忆效应(memory property
  • 复姓复姓,是指恢复原来的姓氏。由于政治、战争等原因,人们被迫改名换姓,待事过境迁后,方回复原本的姓氏。从夫姓的女性,在离婚后一般会回复自己原本的姓氏。被收养子女与养父母,自解除
  •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英语: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是把一氧化氮或氮氧化物(NOx)从烟气中移除的过程。对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此方法并不使用催化剂协助,但其目的
  • 太榆同城化太榆同城化有时也被一些媒体称为太原晋中同城化是指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榆次区的城市一体化进程,是山西省在中部崛起背景下提出构建太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