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民起义 (1795–1806年)

✍ dations ◷ 2025-07-11 07:55:49 #苗民起义 (1795–1806年)

1795-1806年间的苗民起义(苗乱)是嘉庆年间一起湖南省、贵州省的反清起义,由当地居民和汉族移民之间的紧张关系所催生,是规模大得多的1854-1873年苗民起义的前序。

这里说的“苗民”据人类学家诺玛·戴蒙德解释,并不仅仅指今天苗族的先人,而是指贵州和中国其他西南省份的共享相似文化特质的各种本地和山区部落。他们组成了本省40-60%的人口。

清朝对少数民族居民用羁縻而非强迫同化。在西南,从15世纪起,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各省最通用的统治方式是通过半独立的当地首领即土司,皇帝授予土司们头衔,只要求他们纳税和维护治下平安。

但中原移民在迫使原住民离开最好的土地;贵州境内虽然人烟稀少,主要由高山组成,几乎无以提供适合耕种的土地。中央朝廷和移民们一样,建立机构,先是军事,再是民事,随着时间发展用常规部门取代了半独立的土司。这一改土归流政策引发了冲突。

这次起义是明朝征服该地区后一系列起义之一。每当紧张局势到了临界点时,人们就起事。每次叛乱被血腥镇压后都留下酝酿已久的仇恨,问题更多是被镇压而非解决。暴政的基本问题:官员滥用职权、敲诈勒索、过度税收和土地掠夺继续存在。大规模汉族移民使得稀缺的资源更紧张,但官员们掠夺而非治理当地人。贵州及其相邻地区的官风一直低劣。大起义发生于明朝时期及清朝年间的1735—1736年、1796—1806年和最后也最大的1854—1873年。

先前1736年的起义遭到严厉处置,使得下半个18世纪相对平静,大量当地事件不足以挑战政府权威。但官员们被异端教派在汉族、苗族之间传播的教义所动摇。1795年紧张局势到了爆发点,石柳邓和石三保率领下的苗族人再度起事。

湖南是战斗的主要地区,一些战斗在贵州发生。清朝派出八旗、绿营并调动当地民兵和自卫队。叛乱苗人的土地被没收,以为对他们的惩罚,也为了增强政权势力;但因新的汉族地主无情剥削苗族佃户,这一举措却激发了进一步的矛盾。在已平定的地区建立了堡垒和军事殖民地,苗族和中原人的领地被带有烽堠的墙所分离。但朝廷也用了11年的时间最终平定此乱。朝廷于1795年将绿营兵从湖北重新部署到湖南处理苗人,因而对北方省份的控制削弱,助长了川楚教乱。

军事行动后是强迫同化的政策:传统的衣服被禁止,种族隔离被强制执行。也有引入儒家教育的尝试。然而,骚乱的深层次起因维持未变,紧张局势再次滋长,直至1854年爆发最大的苗民起义。在1795—1806年间被“平定”的湖南苗民,相对而言几乎没有参与1850年代的起义。

相关

  • 埃维·蒙当伊夫·蒙当(法语:Yves Montand,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
  • 峇峇娘惹峇峇娘惹(马来语: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称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是指15世纪初期到17世纪之间开始定居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国和缅甸一带的中国明代、清代移民后裔。这
  • 2002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02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下面是2002年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 付罐疗法付罐疗法是在中国传统拔罐疗法基础上,经过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基础研究后发明而得具有调正全身、通治百病之功。火罐疗法有调整全身气血通治百病之效
  • 凶猛非洲脂鲤凶猛非洲脂鲤为辐鳍鱼纲脂鲤目脂鲤亚目鲑脂鲤科的其中一种,为热带淡水鱼,分布于非洲特坎那湖流域,体长可达8.1公分,栖息在底中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 维基物种中有关凶猛非洲脂鲤
  • 洛登巴赫河坐标:51°58′7.41″N 8°8′42.3″E / 51.9687250°N 8.145083°E / 51.9687250; 8.145083洛登巴赫河(德语:Loddenbach),是德国的河流,位于该国西部,处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属于
  • 马率马率(1990年3月7日-),别名海洋,生于青岛,中国男演员。201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参演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影片之百年情书,饰演方声洞。其后参与了多部微电影、广告片的拍摄。2014年5月参与拍摄CCTV-6出品的数字电影《怪医唐慎微》,饰演主角唐慎微。
  • 狐印狐印(コイン)是日本的插绘(日语:挿絵)作家。笔名的由来、原来的笔名是“マーク”、家里饲养兔子、雪貂与狗,在充满动物味道的空间里持续创作。被替换的汉字“フォックスマーク”。出道的插画‘君の居た昨日、仆の见る明日(日语:君の居た昨日、僕の見る明日)’。2001年(平成13年)个人网站‘こんくり’经营。
  • 42大厦42大厦(Tower 42)是英国伦敦市第二高建筑,也是大伦敦第七高建筑。最早因为是国民西敏银行国际部所在地而称国民西敏大厦(National Westminster Tower),而大楼的造型也和该银行商标相似。42大厦的设计人是理查德·塞弗特,工程师是佩尔·弗里希曼,由John Mowlem & Co承建于1971年至1980年间,1981年6月11日由伊丽莎白二世正式主持开幕。 1980年建成时以183米(600英尺)高度成为英国第一高建筑,1991年被加拿大广场一号取代。现在的42大厦有许多承租人
  • 维克托·孔德拉季耶维奇·哈尔琴科维克托·孔德拉季耶维奇·哈尔琴科(俄语:Виктор Кондратьевич Харченко;1911年7月31日-1975年1月10日)是苏联军事将领,工程兵元帅(1972年)。1975年因直升机意外坠毁遇难。1911年生于波多利亚省日梅林卡(现乌克兰境内)。1931年加入联共(布)。1932年参加苏军。1938年毕业于军事电工技术学院(现布琼尼军事通信学院),在校留任队长、教务部部长、副系主任等职务。参加过苏芬战争。他还是业余滑雪爱好者。苏德战争期间,1941-1942年任西方面军特种工程部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