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来穿山甲
✍ dations ◷ 2025-07-18 02:57:34 #马来穿山甲
马来穿山甲(学名:Manis javanica),又名爪哇穿山甲或爪哇鲮鲤,是东南亚的一种穿山甲,分布在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森林。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上休息或觅食。马来穿山甲的爪厚及强壮,可以挖开蚂蚁的巢及撕开白蚁的土堆。它们没有牙齿,舌头很长及带有黏性,用来捕食蚂蚁及白蚁。它们的身体由一列列的鳞片及纤毛覆盖。脚部的皮肤呈粿粒状的,前肢上有垫。它们的尾巴上有30个鳞片。它们体长约65厘米,尾巴长56厘米,重达10公斤。雄性较雌性大只。它们的近亲是中华穿山甲,但体型较大,颜色较浅,前爪较短。马来穿山甲每年会产1-2只幼穿山甲。它们会在秋天交配,到了冬天就产子。出生后的幼穿山甲约需3个月的照顾。马来穿山甲很多时都是独居的,晚间活动及很胆小。它们的天敌有虎及云豹。当感到威胁时,它们会卷曲成球状来保护腹部柔软的部位。它们会在近白蚁的土堆及蚂蚁的巢穴筑巢,并以植物覆盖来保温,其巢穴可以帮助土壤通风。马来穿山甲的皮肤、皮革及肉都是人类猎杀的目的。一些部位更有医药的疗效(未经证实)。当地人用它们的皮革来制成驱散风湿热的符咒,皮肤则用来制鞋。尼泊尔人认为它们子宫的抽取物可以安胎。人类会挖开它们的巢穴来捕猎它们,或是以辣椒的气味来逼出它们。马来穿山甲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I中,表示任何从野外捕猎的商业用途均被禁止。在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均禁止出口及贸易。
相关
- 马丁乌斯·贝杰林克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荷兰语: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年3月16日-1931年1月1日),荷兰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出生在阿姆斯特丹。拜耶林克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并成为
- 艾伯斯坦-巴尔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干扰素结构 / ECOD1b5l :24-187 1ovi :24-185 2hie :24-186 1itf :24-186 1au1B:22-187 2hif :24-182结构 / ECOD结构 / ECOD干扰素(英语:Interferon; IFNs; /ˌɪn
- 黄疸黄疸(英:jaundice、icterus)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因为体内胆红素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发黄或是发绿的症状,一般会伴随发痒、粪便苍白及尿液颜色偏深的情形。新生儿黄疸是出生后前三
- 恶心恶心(英文:Nausea又称kalang或pinky),又称反胃,在医学上是指胃部不适或感到想呕吐的症状。恶心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多种情况下产生症状,其中许多与胃有关。头晕可能会导致恶心。
- 社会生物学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吉法酯吉法酯(英语:Gefarnate,或译为合欢香叶酯)是一种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干眼症。
- 疖疖(boil、furuncle)是毛囊炎的一种,其常见起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皮肤上出现一片由脓和死亡组织累积形成之有痛感的肿块。肿胀的疖肿基本上为充满脓液的结节。单独的疖
- 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英语:erythropoiesis)是指红细胞的生成过程。缺氧时,会促进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可以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最终在造血组织中发育成为成熟的红
- 非预期怀孕非预期怀孕(Unintended pregnancies)也称为意外怀孕、非计划怀孕或非期望怀孕,是在受孕时,女方没有预期会怀孕(或是不希望怀孕),却发生的怀孕,没有预期要怀孕的原因可能是时机不宜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