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学名:),别称鸡冠、鸡冠头花、鸡冠苋鸡花、鸡冠头、鸡髻花、鸡公花、鸡米花、鸡骨子花、鸡角枪、白鸡冠花、红鸡冠花、 红鸡冠、大鸡公苋、海冠花、家鸡冠花、塔黑彦-色其格-其其格、老来少,为苋科青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中国国内分布大部分地区,广布于温暖地区,多生长于炎热而干燥土壤。
鸡冠花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高约20-90厘米。茎直立,粗壮,有纵棱,通常呈红色,不分枝或有分枝。叶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单叶互生,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全缘,基生叶多为紫红色或红色,长约5-13厘米,宽约1.5-6厘米;叶柄长约3-5厘米。花为穗状花序,顶生,扁平肉质而肥厚,呈鸡冠状、卷冠状或羽毛状,上缘宽具纵折,密披绒毛状鳞片,下端渐狭,常残留扁平的茎,花序中部以下多花,极密生,花序上部的花多为不育花,花序下部的花仅一部分为发育花,花色多样,有紫、红、淡红、黄、橙或杂色,花序轴扁形,长约6-12厘米;大花序之下有数个较小的分枝,呈圆锥状矩圆形,表面羽毛状;小花苞片3枚,干膜质;花被片5枚,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芒尖或渐尖, 干膜质而有光泽,宿存,长约5毫米;雄蕊5枚,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子房上位,1室;花柱细长,长约2-3毫米;柱头2浅裂。果为胞果,卵形,成熟时盖裂,有2至数颗种子,包于宿存的花被内,长约3毫米。种子扁球形,黑色有光泽。
鸡冠花的干燥花序入药,味甘,性凉,归肝、大肠经,药材主产于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中医归类为凉血止血药。中药名为鸡冠花,药用之名始载《嘉祐本草》,蒙药名为塔黑彦-色其格-其其格,具收敛、凉血、止血、止滞、止痢等功效,主治妇女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肠出血、痔疮出血、痢疾、泄泻、白带等,现代临床应用于非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泌尿道感染、痔疮、细菌性痢疾、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抑肿瘤、预防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功能、阴道毛滴虫等治疗上。福建民间常以白色花序应用于白带及妇女调经等治疗上。另鸡冠花的苗及种子亦可入药。
本品以干燥穗状花序入药,每年秋季花开时采收,将花序连同茎干一同割下,捆成小把晾干或晒干后,剪去茎干即成,花序多为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上缘宽,表面具皱折及密生线状鳞片,紫、红、淡红、黄、橙或杂色,花序中部以下密生小花,花苞及花被片均呈膜质;体轻,质地柔韧,气微,味淡;传统经验则认为以朵大而扁及色彩鲜艳者为佳。本种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定为中药鸡冠花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主要透过薄层色谱与对照药材相比较的方法,以控制药材的质量。
很久以前在穆校河的河畔,住有一位姓刘的小女孩。有一天小女孩往鸡冠山采摘野菜,她越走越远结果迷途山中,因她饿得没有办法,于是她采摘野果野菜充饥。由于她什么都吃,喝的河水又不清洁,结果拉起了肚子,腹痛难当。她突然在河边发现了一种紫色鸡冠式的野花,她想,采一些花吃下,或能治好拉肚子。于是她采了一些花吃了下去,果然肚子就不那么痛了,之后她又连续吃了那紫色的花,结果肚子就不拉了。但因她数天没有吃饭,已没有力气走路了,于是她靠在一棵树下的草棚内,突然听到草中传来响声,误以为野兽来袭,她慌张地钻进草棚旁的树洞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近,原来是人的脚步声,于是她爬出树洞,钻出了头子后就没有力气了,她的父亲和乡亲抱了她出来。回家后,小女孩休息了数天,精神逐渐好了起来,小女孩向母亲说起她在山中,因吃了野果拉肚子,及后吃了紫色的花治好了病的事情。小女孩的母亲由于经常拉肚子,听后,过了数天和丈夫一同上了鸡冠山,采了一些连根带回家中,栽种于家门前。小女孩的母亲连续数天使用紫色的花煎汤服用,结果拉肚子的毛病没有再犯,其后她将那种花能治病的消息告诉给其他人。因鸡冠花的花状似鸡冠子,因而起名为鸡冠花。
鸡冠花的花序含甜菜花青苷类、甾醇类、黄酮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组成,主耍活性成分为甜菜花青苷类成分,如鸡冠花素 (celosianin)、甜菜红素 (betacyanin)、甜菜黄素 (betaxanthins)、苋菜红素 (amaranthin)、异苋菜红素(isoamaranthin)及黄酮类化合物山柰苷 (kaempferitrin) 等。茎、叶、花序及种子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种无机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