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巴若鲹,又称瓜子鲹,俗名为甘仔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的其中一个种。
马拉巴若鲹首先由德国鱼类学马库斯·埃利泽·布洛赫(Marcus Elieser Bloch)和约翰·戈特洛布·施奈德(Johann Gottlob Schneider)在1801卷《Systema Ichthyologiae iconibus cx illustratum》中进行科学描述,该书是许多鱼类的分类学权威。该物种最初以的名义出版,暗示该物种与真正的鲭鱼密切相关。之后被发现是不正确的,因此归类到属,最后由Williams和Venkataramani在1978年归类到属。这个物种在其历史上也被完全重新描述过两次,这是1958年威廉姆斯第一次以的名义,以及1974年由Kotthaus命名为。根据ICZN分类规则,这两个名称被视为初级同义词,因此被废弃。
本鱼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日本、台湾、中国沿海、菲律宾、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澳洲、所罗门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诺鲁、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等海域。
水深20至140米。
本鱼呈卵形而侧扁,体上部是蓝灰色,体下侧为银白色。鳃在上缘有一个小黑点,舌头是一种独特的灰棕色到棕色。尾鳍,柔软的背鳍和臀鳍呈淡黄绿色至暗色,而其他鳍则外观呈透明状。背鳍,肛门和尾鳍的尖端偶尔会以白色阴影边缘。第二背鳍的第一鳍条或前方鳍条不为丝状延长。第二背鳍、臀鳍的前方鳍条有若干延长。棱鳞随侧线而走,不像绝大部分鲹类的棱鳞随侧线直走部而行,侧线改开弧行时,即与之分离。第一背鳍有硬棘8枚,第二背鳍有软条22至24枚;臀鳍有硬棘2枚、软条18枚;棱鳞细小,有25至26枚。体长可达55公分。
本鱼生活于大陆棚的岩礁区,每年秋天时常大群集结,可能是为了产卵的缘故。以甲壳类、头足类等为食。
非经济性鱼类,在印度及东南亚为重要食用鱼,用豆豉、蒜末、猪油清蒸甚美味。粮农组织记录了2001年从波斯湾捕获的鱼类总数为278吨。通常用各种方法捕获,包括钩线、底拖网、刺网和陷阱,在南非,这种物种经常被垂钓者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