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维克悖论

✍ dations ◷ 2025-09-15 05:55:21 #莫拉维克悖论

莫拉维克悖论(英语:Moravec's paradox)是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者所发现的一个和常识相佐的现象。和传统假设不同,人类所独有的高阶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计算能力,例如推理,但是无意识的技能和直觉却需要极大的运算能力。这个理念是由汉斯·莫拉维克、罗德尼·布鲁克斯、马文·闵斯基等人于1980年代所阐释。如莫拉维克所写;“要让电脑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电脑有如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史迪芬·平克认为这是人工智能学者的最重要发现,在“语言本能”这本书里,他写道:经过35年人工智能的研究,发现到最重要的课题是“困难的问题是易解的,简单的问题是难解的”。四岁小孩具有的本能─辨识人脸、举起铅笔、在房间内走动、回答问题─事实上是工程领域内目前为止最难解的问题。当新一代的智慧装置出现,股票分析师、石化工程师和假释委员会都要小心他们的位置被取代,但是园丁、接待员和厨师至少十年内都不用担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在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里,主要的研究学者预测在数十年内他们就可以造出思考机器(参见人工智能的历史)。他们的乐观部分来自于一个事实,他们已经成功地使用逻辑来创造写作程式,并且解决了代数和几何的问题以及像人类棋士般下国际象棋。正因为逻辑和代数对于一般人是很困难的,所以被视为一种智慧象征。他们认为,当几乎解决了“困难”的问题时,“容易”的问题也会很快被解决,例如电脑视觉和常识推理。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一个原因是这些问题是其实是难解的,而且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事实上,他们已经解决的逻辑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些问题是非常容易用机器来解决的。

布鲁克斯解释说,根据早期人工智能研究,智慧最重要的特征是那些困难到连高学历的人都会觉得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国际象棋,抽象符号的统合,数学定理证明和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至于四五岁的小孩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例如用眼睛区分咖啡杯和一张椅子,或者用腿自由行走,又或是发现一条可以从卧室走到客厅的路径,这些都被认为是不需要智慧的。

因此,布鲁克斯将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上追求一个新方向。他决定建造一种没有辨识能力而只有感知和行动能力的机器。也就是将建立一个跳脱传统定义的人工智能。这个新方向,他称之为新人工智能(Nouvelle AI),并且影响到了后来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研究。

相关

  • 难熔金属难熔金属是指特别耐热不易熔化,并且具有耐磨(英语:Wear)性的金属。此术语主要是用在材料科学、和冶金工程。这些元素在不同领域中的的定义方式有些不同。最常见的定义方式包括五
  • 波士顿交响乐大厅波士顿交响大厅,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内。 它目前是波士顿交响乐团与波士顿流行乐团的驻地,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仅一个街区之隔。波士顿交响大厅于1900年10月15日落成,因
  • 乔治·斯内尔乔治·斯内尔(英语:George D. Snell,1903年12月19日-1996年6月6日),美国遗传学家,免疫遗传学奠基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拉德福德。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间移植组
  • 高能粒子对撞实验的安全性高能粒子对撞实验的安全性问题在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英语: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以及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建设和承担任务期间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议论。公众担心用
  • 陈泗治(1911-04-14)1911年4月14日 (《钢琴家演奏曲目指引》),并在其中与贝多芬、萧邦等名家的作品并列。吕泉生曾称他为“伟大的完人”。1911年4月14日,陈泗治出生于台湾台北士林街
  • 内伯·卡里略·弗洛雷斯内伯·卡里略·弗洛雷斯(Nabor Carrillo Flores,1911年2月19日-1967年2月23日)是一位墨西哥原子能科学家及地质专家。他是墨西哥作曲家朱利安·卡里略·特鲁希略(Julián Carrill
  • 枢德枢德,又译四德、四枢德、基本美德、基本德行、四元德、枢要德。基督教神学将伦理道德归纳为四种基本道德、五种品德与七种美德,即:礼德(理智)、智德(信智)信德(诚实)、仁德(伦理)、义德
  • 庄墓河庄墓河,又称沿河、瓦埠河、盐河,位于安徽省长丰县中部,发源于长丰县南部江淮分水岭北侧,向北过陶老坝水库,至庄墓镇折向西北,注入瓦埠湖。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
  • Astro双星Astro双星、Astro双星HD是马来西亚Astro拥有的频道,全天候24小时播出。该频道主要播出来自台湾和中国大陆偶像剧和电视剧。出该频道备有中文、英文及马来语字幕服务。Astro双
  • 断代史断代史是史书的一种体例,与通史相对,指只记载某一段时代历史的史书。在中国古代大部分的史书都是断代史,断代史史书被认为从班固的《汉书》开始,因汉书只记述西汉一朝约二百三十年的历史,自汉太祖立国(汉高帝元年)起,至王莽篡汉统治中国(王莽地皇四年)为止。断代史是古时中国史家最常采用的体例,由于中国自有史以来均为君主专制,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评本朝政治,忌讳甚多。而断代史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评述前朝政治,危疑较少,较易发挥。唐朝史家刘知几最为推崇断代史,认为断代史“言皆精练,语甚该密,学者寻讨,易为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