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球霉菌

✍ dations ◷ 2025-04-03 16:50:51 #粗球霉菌
粗球霉菌(学名:Coccidioides immitis)又称粗球孢子菌,是一种生长在土壤中的致病真菌,可造成人类感染,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以及西半球一些其他的地区。此病原真菌在人体上(37ºC以上温度)是以cyst或spherule型态存在,但在37ºC以下则以菌丝型态存在(dimorphism)。 Coccidioides immitis为无性时期之学名,因为尚未发现其有性时期,经由DNA之分析证实其归类于此。 经由吸入其大量分生孢子(arthrospore),造成肺部之感染,有类似感冒之症状,严重时会蔓延到其他器官及骨骼。 Arthrospore在肺部发展为多核之spherule,此spherule内部经cleavage产生endospore (如下图)。 此病原存在于碱性、沙质土壤中,沙尘爆后常会大发生,对于时常需翻动土壤者易罹患此病,如建筑工人、农夫、考古学家。

相关

  • 热袍菌门热袍菌门(Thermotogae),又译作栖热袍菌门,是一类嗜热或者超嗜热细菌,其细胞外面有一层“袍”一样的膜包裹,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不同的种类可适应不同的盐浓度和氧含量。重要的
  • 吞噬作用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来自古希腊语φαγεῖν)亦称吞食、噬菌作用,是吞噬细胞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并在其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吞噬作用是细胞
  • 准性生殖准性生殖(英语:parasexual cycle)又称类有性生殖、拟有性生殖,是某些真菌特有的一种生殖机制,菌丝或酵母菌进行胞质融合与核聚变(英语:Karyogamy)后,不进行减数分裂,亦不形成子实体与
  • 日本汉方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日本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传统医学之一,其
  • 大肠大肠(英语:large intestine;拉丁语:Intestinum crassum)是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大肠的作用是从肠道内剩余的可消化物质中吸取水分与电解质,将剩余的无用部分形成粪便并
  • 益康唑硝酸益康唑(英语:Econazole nitrate)是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用来治疗足癣、花斑癣和股癣(Tinea cruris)等癣。 药膏商品《Picosone》含有这种物质。
  • 病态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病态生理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医学科
  • 构拟历史语言学(英语: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称越时语言学或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演化语言学,是由弗迪南·德·索绪尔创立的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在
  • 巯嘌呤巯嘌呤(英语:Mercaptopurine,简称6-MP,又名6-巯基嘌呤、巯基嘌呤或巯唑嘌呤)是一种硫嘌呤类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1951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和乔治·H·希钦斯用干酪乳杆菌试验
  • 豆固醇豆固醇(英语:Stigmasterol,24β-乙基-5,22-胆甾二烯-3β-醇)是植物固醇中常见的一种,通常位于水果与蔬菜的细胞膜中,在大豆中的含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