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 dations ◷ 2025-09-09 17:05:51 #1964年电影,1964年中国作品,1960年代中国黑白电影,谢铁骊电影,民国小说改编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1920年代背景电影,浙江民国时期背景电影,中国

《早春二月》是一部中国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1964年公演,改编自左翼作家柔石的小说《二月》,导演谢铁骊。作品描写的是1920年代一个中国江南小镇上的新旧思想的冲突。

小说《二月》创作于1929年底。作者本人如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也在故乡为扶助贫苦孤儿得到教育而尽力,之后离开家乡投入左翼文化运动。

1920年代的一个春天,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从上海来到浙东小镇芙蓉镇当小学教师,住在老友校长陶慕侃家中。校长的妹妹陶岚是一个有新思想敢做敢为的新女性。萧涧秋仰慕的一个革命烈士的遗孀文嫂也住在这个镇子上,文嫂的孩子采莲在萧涧秋的班上上学。萧涧秋和陶岚之间逐渐产生了爱情。但与此同时,萧涧秋决心要帮助文嫂,并认为唯一彻底帮助她的办法是和她结婚。镇上的人们对萧涧秋的言行不满,陶岚也为萧涧秋因为同情而背弃爱情而不悦。

当地思想陈腐的人编下一首打油诗:“芙蓉芙蓉二月开,一个教师外乡来。两眼炯炯如鹰目,内有一副好心裁。左手抱着小寡妇,右手还想折我梅。此人若不驱逐了,吾乡风化安在哉。”

最后,文嫂在舆论的压力下自尽。萧涧秋为这一切悲剧而惊醒,于是离开这个镇子,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在改编的电影中,陶岚愤然离开这里,去追随萧涧秋,追求新的生活。

1960年代初,中国的一些影片去苏联展播。苏联电影专家的意见是:要“含蓄”。在这个背景下,《早春二月》得以开拍。

电影上映后,遭到批判,当时《解放军报》批判这电影是一部散播资产阶级毒素的坏影片。文化大革命中,《早春二月》被因为有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被批判,从而获得了在全国57个城市作为“大毒草”被放映的机会。

相关

  • 贫困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贫困问题相对严重,贫困率也较高。美国政府对相对贫困的定义(英语:Poverty threshold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是“缺乏主流社会拥有的生活物资
  • 生物强化生物强化(英语:Biological augmentation)是指通过添加细菌或古菌来提高生物降解速度的过程。源自受污染地区的生物可能已经能够分解废物,但可能效率低下、速度慢。因此,科学家通
  • 科尔亚克山脉科尔亚克山脉是俄罗斯的山脉,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堪察加州和楚科奇自治区境内阿纳德尔河南部和堪察加半岛东北部,是西伯利亚第二大山脉。坐标:62°30′N 172°00′E / 62.500°N 1
  • 伊万·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I)(或称霍夫汉内斯·哈恰图罗维奇·巴格拉米扬,亚美尼亚语:Հովհաննես Խաչատուրի(或者称Քրիստափորի,拉丁化:Chri
  • 地方自治局地方自治局(俄语:земство)是俄罗斯帝国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推行农奴制度改革后设立的地方政府制度。首个地方自治局于1864年成立,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地方自治局被布尔什维克以
  • 杨守礼杨守礼(15世纪?-1556年),字秉节,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山西乡试第五十六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
  • 何璟何璟(1817年-1888年),字伯玉,号小宋。广东香山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第十四名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殿试居二甲第五十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闽浙
  • 英令奈英令奈(日语:えれな ,1982年3月12日-),本名能濑 英令奈(日语:能瀬 英令奈/のせ えれな ),是出身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昭和区的模特儿,隶属的经纪公司是十克拉(テンカラット;Ten Carat)所
  • 鲁昂山坐标:46°07′27″N 6°54′10″E / 46.12417°N 6.90278°E / 46.12417; 6.90278鲁昂山(Grand Mont Ruan),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西南部,由瓦莱州负责管辖,属于沙布来山区的一部分
  • 尼瓦伊尼瓦伊(Niwai),是印度拉贾斯坦邦Tonk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1355(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1355人,其中男性16509人,女性14846人;0—6岁人口5003人,其中男2602人,女2401人;识字率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