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崔特·潘恩

✍ dations ◷ 2025-05-11 04:15:11 #1731年出生,1814年逝世,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马萨诸塞州检察总长,美国独立战争人物,大陆会议代表,哈佛大学校友,英格兰裔美国人,马萨诸

罗伯特·崔特·潘恩(英语:Robert Treat Paine;1731年3月11日-1814年5月11日),美国政治家、北美大陆会议代表,曾签署美国独立宣言,开国之父之一。美国麻塞诸塞州(麻州)第一任大法官, 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创始人之一。

罗伯特·崔特·潘恩在麻州波士顿出生,是美国著名的五月花号清教徒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当地教会的一名牧师,他的母亲则是新泽西州建立者Rev. Samuel Treat的女儿。

罗伯特·崔特·潘恩年轻时上过波士顿拉丁语学校(Boston Latin School),1749年从哈佛大学神学毕业,当时的哈佛大学还叫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

在1755年的美国北方边境战争中,他任随军牧师,之后他学习法律,1757年他在波士顿地区开启了他的律师生涯。 1761年他搬到汤顿 (马萨诸塞州)。

1770,他参与审判波士顿大屠杀事件,让他在整个美国成名。1774年后开始在州法庭、州议会等部门任重要职位。这期间他被选举为该州的代表参加美国大陆会议,并于1776年签署了著名的独立宣言。1776年返回麻州,拒绝成为国会议员,后在本州担任第一任大法官、州长议会会员、顾问。

1814年去世,葬在波士顿著名的谷仓墓地,这里埋葬着众多美国开国伟人,如约翰·汉考克、塞缪尔·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家人。

罗伯特·崔特·潘恩在美国大陆会议中以反对意见出名。在各种会议讨论中,他几乎对其他开国者提出来的方案都积极批判。因此,宾州独立宣言签署人本杰明·拉什(英语:Benjamin Rush)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反对意见制造者”(Objection Maker)。但正是由于他的积极参与讨论与批判,很多美国建国法律条文才得以完善。

罗伯特·崔特·潘恩回到麻州后,主导了麻州州宪法的创立。晚年,他对科学感兴趣,成为了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创始人。他签署文件时常常用R.T.Paine, 字体颇见性格。1904年,麻塞诸塞州为纪念这位开国者,在汤顿市修建了纪念雕像。


相关

  • The Age世纪报(英语:The Age),是费尔法克斯传媒时代有限公司在1854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发行的每日新闻报纸。该报纸主要在维多利亚州发行,但也可以在塔斯马尼亚、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南澳
  • 细胞保护试剂细胞保护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对细胞提供保护,使其免受危险物质危害的整个过程。例如,胃的“细胞保护试剂”就是指任何一种通过增加粘膜保护而不减少胃酸的药物。胃的保护试剂包括
  • 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国际标准组织(英语:ASTM International,简称ASTM),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是制定、发布自愿共识的有关材料、产品、系统和服务的技术标准。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康
  • 羱羊羱羊或阿尔卑斯羱羊(学名:Capra ibex),居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上的一种山羊属的野生山羊。在中文里,山羊属现存九个物种中,除了本种之外,有另外六种也俗称为“羱羊”(详见:山羊属)。阿尔
  • 剑齿鲑Smilodonichthys rastrosus剑齿鲑(学名:oncorhynchus rastrosus)是一种已绝种的鲑鱼,生存于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它们身长约 2.7米(8.9英尺),比现存已知所有
  • 南遣舰队南遣舰队(日语:南遣艦隊,なんけんかんたい)是一支旧日本海军部队,为进攻中南半岛而组建。直到终战之前,总计有5支舰队为了东南亚的驻留和防卫任务而被组建。“南遣”之名相关的部
  • 母体母体是陨石学的名词,是一颗或是这一类陨石来源所在的天体。鉴定陨石与母体间的关联最容易的方法是,当母体依然存在时。这种情况像是月球和火星的陨石。来自月球陨石的样品可以
  • 玉米笋玉米笋,又称珍珠笋,是玉米在吐丝授粉前的幼嫩果穗,因外形细长,上尖下粗,类似竹笋,故名玉米笋。一般是将玉米笋中的玉米及软的玉米秆一起吃。若玉米成熟后,玉米秆太硬无法供人类食用
  • 棱皮龟棱皮龟(学名:Dermochelys coriacea)又称革龟、皮革海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的动物,也是所有海龟中最大的,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余;体重可达 800-900公斤。棱皮龟背面没有角质板
  • RNA激活RNA激活(RNA activation, RNAa) 是一种由小分子RNA介导的特异性基因表达上调机制,是李龙承等于2006年首先在人细胞中发现并命名的。随后,其他研究小组也报道了相似的现象,证明了